熏魚兒

熏魚兒

老北京人將豬頭肉煮而熏之,稱“熏魚兒”。其色絳紫、味道淳厚, 不但不膩,且含高蛋白,營養頗豐。

熏魚兒 熏魚兒

民間視為“發物”之一,小孩接種牛痘時吃一些,可讓病毒充分發出來。

賣熏魚兒的小販自負紅漆木櫃,走街串巷,吆喝“熏魚兒、炸麵筋來 喲!”有的則靠住一個大酒缸(酒館)門品,等主候客。遇有賣主便以木 櫃蓋板的背面為案板,巧手用刀,將肉切如紙薄。人們買來下酒或者夾於 “片兒火燒”(一種不帶芝麻的火燒)之中而食,別有風味。 早年,真正的熏魚兒乃是指熏好的黃花魚,一條條地夾在秫秸桿上, 以防破碎。此外還有熏蝦、熏螃蟹等等。

不過這只是燻肉食中的一種,演變到後來,根本不賣熏魚兒等海味,而是以賣熏豬頭肉為主,兼賣熏豬肝 、熏肥腸、豬腦兒、熏口頭、熏雞蛋、熏豆腐乾等。此外還有熏苦腸,香中稍帶苦味,人們買來切碎,摻在米飯里餵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