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圖騰

熊圖騰

圖騰一詞源於美洲印第安原始文化,時至今日已經成為原始、神秘的代稱。探尋中華民族的圖騰,發掘我們自己的圖騰文化成為近年來各界關注的焦點。葉舒憲教授經過多年的辛勤研究,以及深入全國各地的不懈考察,證實了一個不為人知的關於《熊圖騰》的神化。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基本介紹

編號: 100691776

作者:葉舒憲 著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

ISBN: 9787806 858264

出版日期:2007-08-01

版次:

裝幀:平裝

字數:

印次:

印刷時間:

內容簡介

本書記述的,是作者考察中華熊圖騰神話的始末。為探索、研究做個專題的年記,是以前沒有嘗試過的寫作形式。我希望通過這個形式,把探索和思考過程,真實而饒有趣味地呈現出來。這或許能見證一個人文研究者的自我超越之路。作者簡介葉舒憲,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1999年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2001年英國學術院、劍橋大學訪問教授。2003年荷蘭皇家學院客座研究員。2006年紐西蘭奧塔吉大學講席教授。兼任四川大學、吉林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教授,蘭州大學翠英講席教授、西安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出版專著26部,並被翻譯成為英、法、日、韓等文字。代表著有:《中國神話哲學》、《(詩經>的文化闡釋》。《高唐神女與維納斯》,《<莊子>的文化解析》、《文學與人類學》、《千面女神》、《兩種旅行的足跡》、《耶魯筆記》、《(山海經)的文化尋蹤》等。主編“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文學人類學論叢”等。

作者簡介

葉舒憲,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1999年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2001年英國學術院、劍橋大學訪問教授。2003年荷蘭皇家學院客座研究員。2006年紐西蘭奧塔吉大學講席教授。兼任四川大學、吉林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教授,蘭州大學翠英講席教授、西安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出版專著26部,並被翻譯成為英、法、日、韓等文字。代表著有:《中國神話哲學》、《(詩經>的文化闡釋》。《高唐神女與維納斯》,《的文化解析》、《文學與人類學》、《千面女神》、《兩種旅行的足跡》、《耶魯筆記》、《(山海經)的文化尋蹤》等。主編“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文學人類學論叢”等。

目錄

自序:2006,我的“熊年”

朝聖牛河梁,恍悟熊圖騰

1.長城內外是一家

2.赤峰的“中華第一龍”

3.牛河梁熊頭之謎貳

林西石熊再發現

1.敖漢“秦俑”留懸念

2.被遺忘的林西

3.解讀石熊:神秘數字“六”

北大一哈佛的神話會

1.北大賽克勒博物館的熊頭

2.熊圖騰神話的源流

3.熊圖騰與史前女神宗教

4.印第安人的圖騰制度

5.從考古材料看中國史前熊女神

6.熊龍說與歐亞大陸的熊祖神話肆

圖騰批評的是與非

1.什麼是“圖騰批評”

2.對“圖騰”說的不滿

3.圖騰信仰與神話

4.圖騰是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伍

鯀禹啟化熊之謎

1.從熊穴啟閉獲得的啟發

2.鯀、禹和啟祖孫二代神話之謎陸

熊圖騰:從神話到小說

1.季節循環的象徵

2.復活的象徵

3.佛的象徵:能仁與熊菩薩柒

熊節解謎捌沒有熊的國度

1.熊圖騰問鼎中原?

2.飛往沒有熊的國度

3.另類玉文化

4.關於熊的若干發現玖

秦人崇拜熊嗎?――中原通古斯人假說與秦文化源流

1.隴南訪古與“熊”邂逅

2.贏姓的文化符號尋根

3.贏秦與熊圖騰的考古新證

4.發現“熊鳥”

5.司馬遷所記秦神話與歷史

6.秦人是通古斯人嗎?

7.史前玉文化的證據

8.兩對師徒的宏大假說

9.熊圖騰:中韓文化的紐帶

尾聲:中華祖先神話之源

1.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熊形象

2.熊為百獸之王?

3.熊與獸面紋及饕餮

4.熊如何演化為龍?

5.漢武帝陵前的熊人交媾石雕

6.古代六禮之玉璜以雙熊首玉器為原型

附錄:“熊”與“能”:有熊部落故里新鄭能莊考察記

傳說起源

布里亞特和達爾哈特人

在遼闊的北方,還有許多其他部族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他們都有各自崇拜的圖騰。如布里亞特人、達爾哈特人崇拜熊。布里亞特和達爾哈特人常用《dbege》(祖先)、《qairqan](神聖的)、《otog》(熊的另稱)來稱呼熊,將它看成是猛獸之王。在獵熊時,他們遵循從古以來傳承的“熊祭儀”,舉行許多奇特的祭祀儀式。據傳說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女人與一隻熊相遇,並逐漸熟悉接近,後來這個女人生下了與熊相似的幾個孩子,把孩子養大後,她又回到熊那裡。臨行前留下話:三年內不要殺熊,那樣做就等於殺死我。但是孩子們還是違背了母親的告誡,第三年頭上殺死了一隻熊,當開熊腹時,竟看到那女人的乳房在裡面”。

蒙古人

俄國學者,地理學家II.K.卡扎羅夫於19世紀末在漠南蒙古地區旅行時,在青海記錄了一則柴達木盆地的蒙古人把熊作為自己祖先的故事:有一個年輕的女人,名叫“灰騰”。一天她進入猛獸出沒的夏賽義日山中,正在他深恐走入絕境而徘徊時,一個綠色的猛獸悄然出現在她附近,她見了大吃一驚,嚇昏過去。這個野獸十分憐惜這個被嚇壞了的女人,給她送來了食物,親切地照顧她。不久,他們相互依戀,同居生活,生了一隻熊。柴達木的蒙古人和藏族人都崇拜熊,稱它為“天狗”。

祭祀活動

據調查,熊崇拜遺蹟大量存在於北半球,布里亞特臨近的北亞地區便存在著大量有關熊崇拜的遺存,其中可以見到的“熊祭儀”和與熊有關的習俗禁忌。達爾哈特人在獵熊時遵循一套非常特殊的習俗和禮儀,比如,公熊四季均可捕獵,但母熊則不能,要等到它生養了小熊,到了春天走出洞穴之後才開始捕獵。在洞穴捕殺熊時,首先要在洞口拋三次火。捉住熊後,熊頭在一定時間內不能剝皮,把頭和兩條前腿放置在特定的尊貴的位置上,必須向熊祭祀後才能剝皮煮熟,舉行儀式,品嘗時,從村里最長者開始,依次讓每家都吃到熊頭肉,吃完後將剩下的熊頭骨拿大野外,掛在樹上。這種熊祭的習俗並非布里亞特人、達爾哈特人所獨有。在歐洲古芬蘭的卡累利阿人、萊呵米人、亞洲的埃文基(通古斯)人、優卡吉爾人、鄂倫春、鄂溫克人都普遍存在著與此相近的熊崇拜習俗。

圖騰觀念

恐懼造神

從以上所介紹的資料雖然是熊崇拜遺蹟的殘存,但卻反映了非常古老的圖騰觀念。不如直呼熊為祖父、父親、祖先,這正是人們把熊看成與自己有血緣親屬關係的表現,所以用相應的親屬稱謂稱呼它們,向親屬一樣對待它們,這便是圖騰親屬觀念的反映,而且產生於圖騰文化的早期。兩則熊與婦女相交生子的神化傳說,反映了古人希望能像那樣兇猛,甚至幻想變成熊,表現了人類早期“恐懼創造神”的特徵。

圖騰聖餐

在遠古若把某種動物作為圖騰的話,必須禁止對它殺、食。由於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人口的增多,特別是熊的普遍存在、日益繁衍,利用價值高,如果按照古代的規矩辦,生活將會非常艱難,於是對熊的禁忌逐漸鬆弛下來,圖騰禁忌產生演變,這便是獵熊、食熊的開始。補救的方法就是分吃熊肉,是古代原始人吃“圖騰聖餐”習俗的遺留。“圖騰聖餐”是廣泛流行的聖餐儀式的原始形式,在原始人看來,用圖騰的血和肉作為聖餐廳,能夠鞏固他們與圖騰的親密關係,重新獲得圖騰的靈威。有的民族,例如:西伯利亞的吉利亞克人每年舉行依次殺熊分食熊肉的節日,由此可以知道類似風俗都與圖騰崇拜的宗教活動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