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

照夜白

照夜白,圖中所畫的照夜白,是唐玄宗所喜愛的御馬,它被系在一木樁上,鬃毛飛起,鼻孔張大,眼睛轉視,昂首嘶鳴;四啼騰驤,似欲掙脫羈絆。不僅畫出馬的膘肥肌健的外形,更著力表現其傑騖不馴的雄駿神采。用筆簡練,線條纖細而道勁,渲染不多而體積感、質感頗強。圖左上有南唐後主李煜題"韓乾畫照夜白"六字;左邊上方有"彥遠"二字,似為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的題名;左下有北宋術帶題名並針"平生真賞"印;尚有南宋賈似道的"秋壑珍玩"、"似道"等印及明項子京等收藏印;卷前有向子湮、吳說題首;卷後有元危素及清沈德潛等11人題跋和乾隆弘曆詩跋。

基本信息

國畫

韓斡捲紙本水墨 縱30.8厘米橫33.5厘米 (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圖中所畫的照夜白,是唐玄宗所喜愛的御馬,它被系在一木樁上,鬃毛飛起,鼻孔張大,眼睛轉視,昂首嘶鳴;四啼騰驤,似欲掙脫羈絆。不僅畫出馬的膘肥肌健的外形,更著力表現其傑騖不馴的雄駿神采。用筆簡練,線條纖細而道勁,渲染不多而體積感、質感頗強。圖左上有南唐後主李煜題"韓乾畫照夜白"六字;左邊上方有"彥遠"二字,似為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的題名;左下有北宋術帶題名並針"平生真賞"印;尚有南宋賈似道的"秋壑珍玩"、"似道"等印及明項子京等收藏印;卷前有向子湮、吳說題首;卷後有元危素及清沈德潛等11人題跋和乾隆弘曆詩跋。《畫史》、《畫鑒》、《南陽名畫表》、《大觀錄》卷十一、《墨綠匯觀》卷六、《石渠寶笈》續編等書著錄。

此圖所畫名為"照夜白"的駿馬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喜愛的一匹坐騎。圖中那一緊繃著韁繩而被拴在一根粗壯柱子上的馬,表明了馬和柱子之間的自由與束縛、動與靜的矛盾,那馬的形象不僅追求形似,而且以其踴藤有力的神態與表情刻畫出不同凡響的高邁、爆烈的性情。那領頸高昂、鬃毛豎立、張口怒目、斯梯飛驤的形態更增強了馬的騰躍動勢。作者在繪畫手法上採用了簡潔有力的線條描出馬的形象輪廓。作者善於用勁強且富有彈性的纖細線來表現事物。有著一種不同的意趣。

韓斡存世作品有兩幅,一幅為《牧馬圖》,另一幅就是《照夜白》。"照夜白"是唐玄宗心愛的坐騎,它被系在一木樁上,昂首長嘶,四蹄奔騰,似要掙脫韁勒而去。韓乾用挺拔而富有張力的線條將這匹"照夜白"神態高邁,性情暴烈的樣子描繪得活靈活現,十分生動。此幅畫宋代曾為英宗駙馬王詵收藏,後被元代鑑藏家申屠致遠收藏,明代為大鑑藏家項元汴家藏。清代時又為內府秘藏,後轉歸恭親王府。1935年英國人戴維得通過葉叔重拜託琉璃廠博韞齋的古董商人蕭虎臣從恭王府後人傅心畲處購得,曾在北京中山公園內展出。

《照夜白》是韓乾最著名的代表作。這匹名叫“照夜白”的馬,是唐玄宗的坐騎,曾跟隨唐玄宗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戰功,是皇帝的寵愛之馬。韓乾畫這匹馬時,全力表現這匹馬的軒昂氣勢。“照夜白”被拴在馬樁上,昂首嘶鳴,毛鬃豎立。豐滿而結實的身體,勁細而靈動的四肢,躍躍欲試,大有掙脫韁繩,重返沙場,馳騁千里之勢。畫家只用了非常簡練、沉著、果斷的線條勾畫出馬的生動形象,用飄動飛揚的馬鬃來強化“照夜白”的千里之志。在眼睛四周、嘴唇、鼻孔和耳根等地方,用墨色烘染,增加了“黑夜白”神采奕奕的氣勢。這幅畫充分體現了韓乾不凡的藝術表現力。

摘自:《簪花仕女——先秦漢唐的繪畫藝術》

此圖中的夜照白是韓斡於唐天寶年間所畫的唐玄宗最喜歡的一匹名馬。圖中被栓在馬柱上的夜照白仰首嘶鳴,奮蹄欲奔,神情昂然,充滿生命的動感。馬的體態肥壯矯健,唐韻十足。據專家考證,馬的頭、頸、前身為真跡,而後半身為後人補筆,馬尾巴已不存。圖後上有南唐後主李煜所題“韓乾夜照白”五字,又有唐代著名美術史家張彥遠所題“彥遠”二字。卷前有何子洇、吳說題首。卷後有元代危素及沈德潛等十一人題跋。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圖中“照夜白”系一木椿上,昂首嘶嗚,四蹄騰驤,似欲掙脫韁索。此圖用筆簡練,線條織細有勁,馬身微加渲染,雄駿神態已表現出來。圖左上題“韓乾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後主李煜題字。左邊上方有“彥遠”二字,似為唐代著名美術史家張彥遠的題名;左下有宋米芾題名,並蓋有“天生真賞”朱文印。是流傳有緒的名跡。

《照夜白》描繪玄宗喜愛的御馬拴在木樁上的情態。構圖簡單大膽,將馬樁直立在畫面中央,巧妙地使立柱、橫馬相交錯,形成畫面中心而絲毫不覺呆板。柱、馬之間,穩定與跳動相對比,細瘦與肥壯相映襯,反映出生命奔放與外來遏制在互相衝突。而馬的切齒長嘶或內心吶喊,,使矛盾發展達到頂點,觀者的審美感受也進入最深層次。(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二、植物

照夜白(英文名:

)是紫葳科照夜白屬的植物。

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550米的地區,見於低山叢林中,目前 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唇形目 Lamiales (←此處待考)

科: 紫葳科 Bignoniaceae

屬: 照夜白屬 Nyctocalos

種: 照夜白 N. brunfelsiiflora

中國高等植物資料庫資料顯示:

目中文名: 管花目

科編號: 326

科中文名: 紫葳科

科拉丁名: Bignoniaceae

屬中文名: 照夜白屬

屬拉丁名: Nyctocalos

種中文名: 照夜白

種拉丁名: Nyctocalos brunfelsiiflora Teijsm.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叢林中

海拔低限: 300

海拔高限: 550

是否中國特有: 否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

國內分布: 雲南

形態特徵:

藤本。三小葉,小葉橢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12—14厘米,寬2—4厘米,先端尾狀長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光滑無毛,側脈6—8對,近邊緣處內彎而互相聯接,側脈及網脈兩面均明顯凸起;全緣,葉背面邊緣微向內卷;葉軸長4—5厘米,小葉柄長1—4.5厘米,側生小葉葉柄長1—2厘米,頂生小葉葉柄長達4.5厘米。頂生總狀花序,長達40厘米,多至17花;花冠白色,5裂,花蕾時復瓦狀卷疊,花蕾時花冠管筒狀,長約4厘米,基部微細;花萼鍾狀,長約1厘米,徑約7毫米,頂端近平截,側出5小鑽狀尖齒;完全雄蕊5,微2強,著生於花冠管近中部,花蕾時內藏,花絲長約15毫米,光滑無毛,花葯黃色,長橢圓形,長約9毫米,頂端有一尾狀小附屬體,2室直裂;開花時花柱細長,線形,光滑無毛,長達7厘米以上;柱頭扁平,舌狀2裂;子房長圓柱形,光滑無毛。蒴果較大,綠色,長橢圓形,扁平,果皮厚革質,2瓣裂開,長約19厘米,寬約6厘米,厚約5毫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漸狹成一短柄,柄長約3厘米;種子多,近圓形,扁平,種子周圍具白色透明膜質翅,連翅徑約5厘米。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畫家照夜白

畫家劉軍,筆名照夜白

山東泰安人。女。

1998年畢業於西安美院,現為專業畫家,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主工筆,山水。

國畫師從李墨祖,所畫山水畫大氣磅礴。尤擅長壁畫,觀音佛像,線條、設色高古,功底深厚。

曾參與常嘉煌開鑿的敦煌現代石窟的的壁畫繪製。參與設計北京中弘集團4000平大型壁畫。本著“師古人師 造化”的思想,常年深入名山大川寫生,沿著中國版圖上的長城一路跋涉,可謂搜“盡奇峰打草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