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部主管)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北京),研究領域是煤炭資源特性與預測理論、煤炭資源開採地質保障技術、深部煤岩體採掘擾動的力學行為與應力場變化規律、煤炭開採重大災害防治的關鍵理論與技術;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礦產普查與勘探”、“採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工程力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5人;實驗室的總體目標是建設成煤炭科技領域內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國內最重要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基地、科技支撐和新技術推廣平台。

單位簡介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中國礦業大學建設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科研平台的重點,是煤炭系統第一個國內領先、高度開放的科研平台。
實驗室是在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整合兩校原“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礦山開採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岩石混凝土破壞力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3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及相關優質資源基礎上成立,依託“採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和“礦產普查與勘探”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共建的一個國內領先、高度開放的科研平台。
2006年7月,經科技部批准建設。
2009年9月,通過驗收。

科研領域

實驗室根據國家能源重大戰略需求和為煤炭工業“保障資源、安全開採、潔淨利用”提供重要科技支撐的目標,將建設成為國家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科技的研發基地,解決國家礦山開採與安全工程重大技術問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學校創辦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開展對外科技合作及學術交流的中心。
實驗室圍繞煤炭資源高效、安全和環境友好開採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致力於以下主要研究方向及領域的套用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套用技術的科技開發及成果的轉化:
一、煤炭資源勘查評價與資源特性;
二、煤炭開採地質保障理論與技術;
三、環境協調的綠色開採理論與技術;
四、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的關鍵理論與技術。

科研支撐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北京))是在原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岩石混凝土破壞力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礦山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基礎上發展壯大、拓展研究領域,於2006年經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建設地點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徐州),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為主[2]。實驗室現有固定資產8700萬元、大型儀器沒備61台、場地10120平方米。現有研究人員61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1個。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同家重點實驗室效力於煤炭資源與勘查領域的基礎理淪和套用技術研究。在煤地質學、煤岩學和有機岩石學、開採地質保障技術、資源評價煤礦區上程地質與環境地質、煤系共伴生礦產開發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目前從事的主要研究的重大科學問題包括:煤炭資源特性與預測理論、煤炭資源開採地質保障技術、深部煤岩體採掘擾動的力學行為與應力場變化規律、煤炭開採重大災害防治的關鍵理論技術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同家重點實驗室由煤炭資源勘查評價與資源特性、煤炭開採地質保障理論與技術、煤炭開採中地應力場變化規律與岩層控制理淪、環境協凋的綠色開採理論與技術、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的關鍵理論與技術等5個分室構成。裝備有TFS一2000雷射/液態金屬離子槍飛行時間型二次離子質潛儀、原子吸收光譜、X射線衍射儀、X射線工業CT檢測系統、SEM高溫疲勞實驗系統等60餘台大型的先進儀器沒備。

發展成果

在中國礦業大學的優先、穩定支持和有力保障下,根據國家能源重大戰略需求和為煤炭工業保障資源、安全開採”提供重要科技支撐為目標,不斷創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近五年來,實驗室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項目1000餘項,科研經費3.6億多元。獲國家二等獎11項,省部級一等獎31項。在AppliedGeochemistry、ChemicalGeology、InternationalJournalofCoalGeology、AmericanMineralogist、Fuel、Energy&Fuels、《科學通報》、《中國科學》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2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71篇、被EI收錄212篇,SCI收錄占煤炭系統的60%以上),出版專著45部,發表的論著被他引2400餘次。授權/申請專利118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59項,煤炭系統名列第一),軟體著作權11項,制定國家和煤炭行業安全標準及規範12項。
建成和完善了煤物質組成和煤質分析平台、地質儀器及軟體開發平台、岩體變形破壞行為分析平台、礦井災害綜合治理研究平台、地震勘探數據處理與解釋中心。
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973”項目(含課題、專題)7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3)及面上項目24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5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0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0多項。獲授權專利5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出版專著28部,發表論文200餘篇。

交流合作

實驗室與“國際煤岩與有機岩石學委員會”、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美國伊利諾州地質調查所英卡卡迪夫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捷克查理大學比利時安特惠普大學澳大利亞CIRSO英國諾丁漢大學波蘭西里西亞工業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等學校和機構的學者、專家有著密切的學術交流。並多次成功舉辦了國際學術會議。

組織機構

實驗室主任:彭蘇萍院士
實驗室副主任:代世峰教授
實驗室副主任:竇林名教授

實驗室副主任:鞠楊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