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大學海洋學院

煙臺大學海洋學院

煙臺大學海洋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的山東省水產學校,有著近60年的辦學歷史。1994年山東省水產學校與煙臺大學聯合建立了煙臺大學水產學院;2001年3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併入煙臺大學,組建海洋學院。 經過7年的發展,形成了以海洋生物、海洋工程為主體,富有海洋特色的學院。

(圖)煙臺大學海洋學院煙臺大學海洋學院

煙臺大學海洋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的山東省水產學校,有著近60年的辦學歷史。1994年山東省水產學校與煙臺大學聯合建立了煙臺大學水產學院;2001年3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併入煙臺大學,組建海洋學院。 經過7年的發展,形成了以海洋生物、海洋工程為主體,富有海洋特色的學院。

專業介紹

(圖)煙臺大學海洋學院煙臺大學海洋學院

學院下設海洋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輪機工程、航海技術、製冷工程5個系和海洋生化工程、海洋藥物2個研究所;擁有海洋生物技術校級重點實驗室、生物化工校級重點學科;設有生物化工和水生生物學兩個碩士點,生物工程、水產養殖學、輪機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航海技術5個本科專業,航海技術、輪機工程和熱能與動力工程3個專科專業,在校生2500餘人。2007年4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組織的航海類專業教育和培訓項目驗收,2007年11月煙臺大學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的審核,使我院具備了海船甲類三副、三管輪適任證書和九個單項的船員培訓資格,成為山東省首家可以開展船員教育和培訓的綜合性高等院校,不僅為我院學科建設增添了新的內容,也為學生就業開闢了新的途徑。

師資力量與教學設施

(圖)煙臺大學海洋學院煙臺大學海洋學院
現有教職工96名、專業教師75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名、教授4名、副教授(含其他類副高級職稱)33名;72% 的專業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其中博士19名、碩士33名),另有在讀博士研究生4名、在讀碩士研究生16名。聘請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法箴研究員,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劉元林、王詩誠副廳長,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如才教授,大連海事大學博士生導師潘新祥教授,高級遠洋船長馬喜臣等10餘名高層次專家、學者為我院兼職教授。
學院擁有海洋微藻生物技術、海洋微生物、海洋資源、海洋活性物質、海洋生物技術等6個研究室和海洋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航海技術等4個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2600多萬元,其中彩色雷達、衛星導航儀、彩色氣相色譜儀、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裝置、全自動控制生物反應器、光生物反應器和研究顯微鏡、量子水下照度計、GMDSS系統和航海模擬器系統等均具有國家先進水平。
近5年來,我院教師先後承擔和參與了國家863、國家97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基金、各類省部級科研項目49項,總科研經費達到1000餘萬元。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88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86篇,出版學術著作15部、國家級教材2部。獲得科研成果6項、國家發明專利6項;各類科研獎勵18項,其中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
(圖)煙臺大學海洋學院煙臺大學海洋學院

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3項、其它科研獎勵4項,與相關單位合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相關的研究成果產生3600多萬元人民幣的直接經濟效益、9000萬元人民幣的間接經濟效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為加強與國內外同行業的聯繫,我院與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蘭州大學、韓國木浦大學等國內外高校,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國家海洋局煙臺環境監測站、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山東省漁業環境檢測中心、山東省漁船檢驗局、山東東方海洋集團、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