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藥

煙火藥是能在隔絕外界空氣的條件下燃燒,並產生光、熱、煙、聲或氣體等不同效應的混合物。通常由氧化劑、可燃劑和粘合劑組成,有的還有附加物。軍事上用來裝填燃燒彈、照明彈、發煙彈和信號彈等各種彈藥;民間用於製造焰火、爆竹等。

煙火藥

正文

能在隔絕外界空氣的條件下燃燒,並產生光、熱、煙、聲或氣體等不同效應的混合物。通常由氧化劑、可燃劑和粘合劑組成,有的還有附加物。軍事上用來裝填燃燒彈、照明彈、發煙彈和信號彈等各種彈藥;民間用於製造焰火、爆竹等。
中國在軍事上使用煙火技術遠早於其他國家。北宋成書的《武經總要》詳細記載有“毒藥煙毬”、“蒺藜火毬”等產生有毒煙幕和燃燒作用的武器。明代成書的《武備志》詳述了“五里霧”、“五色煙”等煙火藥的配方。
煙火藥的性質主要決定於它的組分。其燃燒速度與壓藥密度有關,而且品種不同燃燒速度相差很大,如發煙劑每秒十分之幾毫米;照明劑每秒 2~10毫米。其燃燒溫度、燃燒熱和燃燒產物的組成等對煙火效應有很大影響。大多數煙火藥容易吸濕,並且對靜電和機械作用(特別是摩擦)敏感。常用的煙火藥按其產生的煙火效應不同,可分為發光劑、燃燒劑和發煙劑三類。
發光劑 包括照明劑、紅外誘餌劑、曳光劑、攝影閃光劑和發光信號劑等。照明劑多採用硝酸鈉或硝酸鋇為氧化劑,鎂為可燃劑,高分子化合物為粘合劑。其比光能可達 50000坎·秒/克,用以裝填照明彈。紅外誘餌劑是能產生紅外輻射的煙火藥。從飛機發射用它裝填的彈藥,可誘使紅外製導的飛彈偏離跟蹤的飛機。曳光劑燃燒可產生紅光、白光或黃光,用以裝填曳光管,指示彈丸的飛行軌跡。攝影閃光劑一般含有氧化劑和金屬粉,能在燃燒瞬間產生數億至數十億坎德拉的強光,用於高空攝影。發光信號劑在燃燒時產生有色光用於施放信號,常用的有紅、黃、綠、藍四種色光。
燃燒劑 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且產生高溫,常裝填在彈藥里用來殺傷有生力量或毀壞裝備和建築物。膠狀的凝固汽油是常用的一種燃燒劑,燃燒溫度為850℃,用於火焰噴射器(見噴火器)或燃燒航彈。以鎂或鎂合金等金屬為主要成分的燃燒劑,燃燒溫度可達2000℃,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廣泛用作燃燒彈外殼。鋁熱劑是鋁粉和氧化鐵的混合物,燃燒溫度可達3000℃,由於它不易點火,常加入易分解的氧化劑如硝酸鋇等,廣泛用於裝填各種燃燒彈。三乙基鋁是一種能自燃物質,燃燒溫度可達2300℃,通常用聚異丁烯等稠化後用作燃燒劑。
發煙劑 在燃燒後能生成煙幕(氣溶膠),具有遮蔽、迷盲和干擾等作用。能生成煙幕的物質很多,其中常用的有硫酸酐、無機氯化醯和金屬四氯化物混合組成的發煙劑,其蒸氣與大氣中的水蒸氣作用能生成煙霧,稱為吸濕性發煙劑。黃磷和赤磷都有很高的發煙能力,它們在燃燒時先生成五氧化二磷,再與空氣中的水分起作用形成磷酸的白色煙霧。錠子油等脂肪族碳氫化合物和萘、蒽等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在加熱時都能生成煙霧,而且利用有機染料升華還能生成有色煙,可用於白天傳遞信號。還有一類燃燒混合發煙劑,可分為受熱升華發煙劑和金屬氯化物發煙劑兩種前者是一種含有可燃物(如蒽)、氧化劑(如氯酸鉀)和發煙物質(如氯化銨)的混合物;後者含有金屬成分(如鋅)、氯成分(如六氯乙烷)和一些吸收劑(如氧化鋅)。
此外,還有利用燃燒定時的延期藥,利用燃燒時發出聲響的模擬劑,利用燃燒後放出大量熱量及固體顆粒來點燃其他藥劑的點火藥,以及可生成大量氣體的氣體發生劑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