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劑農藥

煙劑農藥

煙劑農藥又稱煙燻劑、煙霧劑,是蔬菜產區普遍推廣使用的一種農藥劑型。

煙劑農藥 

煙劑農藥煙劑農藥
煙劑農藥是農藥劑型之一,是將藥劑經燃燒變成煙後產生殺蟲效果的農藥。將原藥、定量的燃燒(如木炭粉、鋸末、煤粉等)、助燃劑(如氯酸鉀、硝酸鉀等)、發煙劑(如氯化銨等)分別磨細,通過80目篩,再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呈粉狀或片狀物即成。使用時,點燃導火線,農藥受熱氣化,在空氣中形成固體煙狀產生藥效。

農藥常用的煙劑

敵百蟲西維因以及除蟲菊蚊煙香等。很適合森林、倉庫害蟲的防治。煙劑農藥主要是污染大氣,使用時應注意風向、風力,以儘量避免人、畜的傷害。

使用過程注意事項

煙劑農藥①劑型和燃放點數量的確定

溫室、大棚的空間大,既可採用有效成份含量高的煙霧劑,也可選用有效成份合量低的煙霧劑。使用有效成分含量低(30%、20%、10%)的煙霧劑時,因燃放點附近煙霧濃度較低,不易對蔬菜造成危害,可適當集中燃放,燃放點可少些,一般每667平方米3~5個點即可。使用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煙霧劑時,為防止燃放點附近因長時間高濃度煙霧熏蒸而造成藥害,應分散燃放,每667平方米可設5~7個燃放點。中棚、小棚因較矮小,宜選用有效成份含量低(10%、15%)的煙霧劑,將燃放點分散開,一般每667平方米設7~10個,以保證用藥安全。低於1.2米高的小棚不宜使用煙霧劑,否則易造成藥害。

②用藥量的確定

根據棚室空間大小、煙霧劑有效成分含量和蔬菜的不同生育期,確定用藥量。棚室高,跨度大,用藥量應多,反之用藥量應少。煙霧劑有效成份含量高,用藥量少,反之則應增加用藥量。在蔬菜生長的前期,由於幼苗生長柔嫩,易發生藥害,用藥量應酌情減少。一般棚室使用30%的百菌清煙霧劑時,1次用量為每立方米0.3~0.4克,折合每667平方米300~400克。每7~10天1次,連用2~3次。

③用藥次數的確定

根據病害發生的輕重,確定用藥次數,在發病初期,只需燃放煙霧劑1次即可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病害發生較重時,一般應連續防治2~3次,每次施藥間隔時間5~7天,如在兩次使用煙霧劑的中間,選用另外一種殺菌劑進行常規噴霧防治,則效果更佳。

煙劑農藥④煙劑使用時期

一般來講,在保護地蔬菜的整個栽培過程中,都適合使用煙霧劑,而以陰雨天以及低溫的冬季使用效果最好。陰雨天以及低溫期是蔬菜發病的高峰期,也是蔬菜病害預防的關鍵期,而此期由於溫室、大棚不通風或很少通風之故,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濕度一般較平日高很多,不適合葉面噴霧防治,同時,因為在晴朗天氣,在日光照射下,植物表層溫度與煙霧顆粒相同,煙霧不易沉積,影響藥效,因此陰雨天是煙霧劑使用的最佳時期。

⑤煙劑使用時間

一天當中最適宜的煙霧劑使用時間為傍晚。由於煙霧劑中的農藥氣化後,分布在空氣中的農藥顆粒只有沉落到蔬菜的莖葉表面上後,才能夠發揮作用,傍晚溫室、大棚內的溫度開始下降,莖葉表面的溫度也比較低,空氣中的農藥顆粒易於沉落到蔬菜的莖葉表面,同時經過一個晚上的長時間沉落,莖葉表面上沉落的農藥顆粒也比較多。另外,夜間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濕度比較高,農藥顆粒能夠比較牢固地粘附到莖葉表面,得以長時間發揮作用。白天溫室、大棚內的溫度呈上升之勢,蔬菜莖葉表面的溫度也由低變高,空氣中的農藥顆粒不易沉落到莖葉的表面上,藥效低,因此,白天不適合使用煙霧劑。

⑥操作方法

溫室使用煙霧劑一般於下午放下草苫後開始,大棚一般於下午日落前進行。從市場上購買的標準煙霧劑,按使用說明書上的使用量用藥即可。自製煙霧劑的使用量應按農藥的用量進行計算,一般每667平方米溫室土地面積用藥200~250克即可。使用煙霧劑前,要檢查棚室薄膜,補好漏洞,然後將棚室密閉,越嚴密越好。把煙霧劑均勻排放於溫室或大棚的中央,離開蔬菜至少30厘米遠。由內向外,逐個點燃火藥引信,全部點燃後,人員退出溫室大棚,密閉棚室過夜,次日早晨通風后,人員方可進入棚室。由於煙霧顆粒沉降速度較慢,所以點燃煙霧劑後,至少4~5小時內不準打開通風口。煙霧劑中的農藥對人體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要注意人身安全。點燃煙霧劑後,應儘量減少在溫室、大棚內的停留時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