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區

無錫新區

無錫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5年在高新區的基礎上正式成立無錫新區。經過近20年的發展,無錫新區已加入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行列中。無錫新區下轄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太湖國際科技園、空港產業園、中國工業博覽園、中國吳文化博覽園、國際生活社區等六大功能區以及旺莊、江溪、碩放、梅村、鴻山、新安等六條街道,行政管理區域從最初的5.4平方公里發展到2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餘萬人。

基本信息

總體概況

無錫新區是無錫市經濟增長、改革開放和參與國際競爭的產業高地。
無錫新區以占全市6%的人口、土地,創造了占全市15%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的規
無錫新區無錫新區
模以上工業產值、40%的服務外包產值、45%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0%的到位外資、60%的進出口總額、90%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發展創新

無錫是一座有著3000年歷史的古城,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無錫地處長江三角洲,是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和全國優秀的旅遊城市之一,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前十位,躋身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投資環境40優行列。
2012年1-9月份,全區GDP總量達到580億元,同比增長12.8%;財政總收入完成128.1億元,同比增長6.88%。無錫新區以占全市6%的人口、土地,創造了占全市16%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的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的服務外包產值和到位外資、45%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0%的進出口總額、90%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江蘇省開發區綜合排名中,無錫新區居第二位,是江蘇省唯一國家火炬計畫實施20周年先進開發區,江蘇省唯一進入中央命名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目前正在全省開發區中率先啟動部省市合作共建國家創新型園區。
科技創新推動轉型發展
自1992年啟動建設以來,無錫新區初步形成了由科技創業園、軟體園、信息產業園、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孵化載體構成的“科技孵化金三角”和由創新產業園、科技產業園、大學科技園等產業化園區構成的“科技產業金三角”的區域創新載體。2008年8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批准無錫新區開展科技企業“加速器”試點工作,這是繼深圳光明科技園、中關村永豐基地之後的全國第三家加速器試點。
在“一次創業”階段,新區吸引了6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的80多個項目,形成了“日資高地”和“韓資板塊”。1992年來,面對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和產業轉移趨勢,無錫新區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做出了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海力士-恆億半導體、尚德太陽能、博世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展,矽科技產業,汽車電子及部件產業壯大,先進制造業向高端集聚。無錫新區以IC、光伏、光機電、IT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區的90%。同時,創新創意產業園以及江蘇軟體外包產業園等載體的落成,吸引了浪潮集團、美國大展、中軟國際、印度Zensar、清華紫光、海輝軟體、日本NEC華東地區最大發包中心等拳頭項目,IBM公共技術平台等配套基礎設施使得新區軟體外包產業發展,新區服務外包業務總額占到了全市50%以上。
1991年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1500億元,其中超百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4家,超50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3家,超10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21家,超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114家,17家高新技術企業進入江蘇省百強行列。IC產業產值300億元,占全國積體電路產業的10%以上,其中IC設計業規模達到31億元,居全國第三位,IC產能和製造技術躍居全國第一;光伏產業實現產值200億元,占全國50%、世界8%,太陽能電池產量位居世界第三,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軟體及服務外包產業超過200億元,綜合排名居全國第5位,已引進國際服務外包100強企業12家,並建成了中國電信五星級數據中心。1991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無錫新區考察微納感測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之後,明確提出在此建設“感知中國”的中心,將其打造成為中國感測網技術創新的核心區。
人才集聚推動創新創業
無錫新區人才總量已達到13萬人。在全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對象中,無錫新區有26人,其中2人為首批中青年首席科學家。新區有
超過100家研究中心,高科技研發人員達到12000人。區內已集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萬多人,其中碩士、博士3000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500多人。有近10名院士在無錫新區設立了創新工作站。無錫新區全區共申報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項目124個,創業團隊人數達400餘人,全年新落戶“530”項目58個。有3人躋身國家“千人計畫”申報行列。
無錫新區“三創”載體的面積累計已超過180萬平方米,匯集了歸國創業企業300多家、各類中小創新型企業1000餘家。實施“保姆+導師+保全”計畫,建立綜合性與專業性結合、初創期與產業化兼顧的全程孵化育體系。
無錫新區形成了日資高地、韓資板塊和歐美組團。積體電路、精密機械、太陽能光伏產業等製造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截至2007年底,累計批准註冊外資130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00億美元,引進外資項目1500多個,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已有60多家投資了80多個項目。2007年,軟體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生態延伸可持續發展之路
1992年8月,無錫新區被環境保護部批准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新區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無錫新區製造業項目評估辦法》,為外資項目設定了地評、技評、業評、環評、能評、安評、人評、效評八道門檻,限制資源能耗大、污染程度高、環境行為差的企業進入無錫高新區。對於存量企業中的化工、“五小”、“三高兩低”企業,無錫新區則實施關、停、並、轉。1992年來,無錫新區對京杭大運河(無錫新區段)、伯瀆港、望虞河等主要河道挖源截污,完成伯瀆港全線清淤和景觀修復工程,通過鎮區污水接管全覆蓋、截污設施“村村通”工程,重現了生態走廊、文化走廊、綠色走廊的美景。新區區域內水環境達到四類功能區劃要求,空氣品質環境達到二級標準,綠化覆蓋率達到40%,煙塵控制區和噪聲達標區覆蓋率100%,中水回用率達到40%。
文化提升區域軟實力
新區版圖內的吳文化資源已經占無錫市全部遺存的80%以上。1991年,無錫新區相繼出台了《無錫新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行動綱要》和《中國吳文化博覽園規劃建設總體思路綱要》。一份關於新區古鎮、古村、古蹟、古遺址保護的實施意見已經成型:打造“一帶、一園、一古鎮、二古村、八景點”格局。泰伯墓、泰伯陵、鴻山遺址,5處國家級文保單位,新區啟動了昭嗣堂、淨慧寺、泰伯圖書館等景點修復;控制伯瀆河兩岸生態環境,建生態、文化和景觀走廊風光帶;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的吳文化博覽園。
推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構建和諧社會
無錫新區整體實現了全面小康,完成了第一個歷史任務,已進入基本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生態環保

無錫新區已建成全國首批ISO14000環保示範區,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1.5%。全區每平方公里GDP產出超過1.7億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2007年,無錫新區萬元GDP綜合能耗0.46噸標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工業區畝均投資和產出分別超過250萬元和32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概況
江南大學
東南大學(無錫分校)
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
無錫市第三高級中學(原無錫新區國際學校)
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原無錫衛校無錫市醫藥學校無錫市醫院管理中心)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無錫宏源技師學院
無錫國際學校
無錫韓國人學校
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機電高職市職教中心)
無錫新區第一實驗學校(原長江中學)
無錫新區初級中學
公共運輸
無錫新區公共運輸主要由無錫新區公共運輸有限公司負責。無錫新區公共運輸有限公司於2007年6月成立並投入運營,承擔著新區範圍內的公共運輸、園區企業、學校及各鎮(街)居民的出行任務。
公司註冊資本為1300萬元人民幣,擁有管理及司駕人員245人,約300輛公交運營車輛,開通K751、K752、K751延伸K751支線K753K756K757K758K759K760K761K762K763K765K766K767K769K788公交運營線路,2008年公交公司全年運營里程500餘萬公里,營運收入4000餘萬元,客運量3000多萬人次。

發展軌跡

整體成就
2012年11月18日:無錫高新區20歲華誕。
1992年11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並授權,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以占全市6%的人口、土地和資源消耗,創造了全市15%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2%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40%的到位外資和45%以上的進出口總額
無錫高新區的GDP已跨越千億台階,2011年達到110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台階,相當於無錫市2003年的全市規模;常住人口人均GDP超過2.5萬美元。累計獲得了28個各類國家級品牌或基地稱號,成為了全國首批進入中央命名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基地、國家物聯網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
發展階段
1990年,中央提出開發開放浦東,確定上海以“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地位,帶動長江經濟帶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無錫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錫城東南建立外商投資規劃區錫南片區,1991年1月建立了錫南片區的領導指揮組,當年11月,市政府發文通過相應的規劃方案,規劃用地5.45平方公里,第一期啟動區為0.53平方公里。
無錫高新區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其中1992年到1997年為初創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修建招商引資的基礎設施,營造招商環境。
這個階段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經國務院批准並授權,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錫南高科技工業園區面積5.45平方公里,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區面積4平方公里。二是建設無錫―新加坡工業園。三是成立無錫新區。
1992年11月18日,無錫高新區被冠為國字號,因為它為高新區的發展預留了廣闊的空間和“想像力”,而由經濟技術開發區轉變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過1992年底至1993年下半年10個月的談判,新加坡工業園於1993年12月舉行奠基儀式,啟動後園區就引進了包括希捷、西門子、村田松下等數十家知名跨國公司。1995年實現產值6.24億元;1996年躍升為43.8億元。
1995年1月,無錫市將旺莊鄉成建制從郊區劃出,碩放鎮以及坊前、新安、梅村3鎮的金橋等19個村成建制從無錫縣劃出,連同無錫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新加坡工業園構成無錫新區。建立中共無錫市新區工作委員會、無錫市人民政府新區管理委員會和無錫市新區經濟發展集團總公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至此,無錫高新區行政區域擴展到83平方公里。
1993年,高新區制定了《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條例》,
1994年,高新區以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為主,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七通一平”。至1997年,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在高新區投資191個項目,累計利用外資10億美元。
從1998年至2004年,無錫高新區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發展外向型經濟。2002年1月,無錫高新區行政區域擴展到141平方公里。
2001年,海力士-意法半導體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項目在無錫投產。

中國各省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