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控制著陸

無線電控制著陸

利用無線電方法引導飛機著陸的技術。20世紀30年代末就已出現儀表著陸系統 (ILS),用以引導飛機著陸。1949年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正式將這種系統規定為國際標準著陸系統。由於儀表著陸系統工作於米波波段,受場地影響較大,又不能改變所提供的下滑角,與近代飛機的著陸要求日益不相適應。於是又出現了微波著陸系統。

正文

儀表著陸系統 早期稱為盲目著陸系統,它由地面的無線電信標台與機載的接收設備組成(圖1)。無線電信標台包括定向信標台、下滑信標台和幾個指點信標台。定向信標台是位於跑道末端的無線電波發射台,它發出兩束交疊的由兩種頻率(90赫和 150赫)調幅的高頻無線電波。當飛機對準跑道中心線時,飛機上接收機接收到的兩種電波信號的強度相等,兩信號的差為零,雙針指示器上的航向指針指向中心位置。當飛機偏離跑道中心線時,飛機上接收機接收到的兩種電波信號的強度不等,兩信號之差不為零。雙針指示器上的航向指針就會向左或向右偏移,表示飛機偏離跑道中心線,指示駕駛員適當調整航向。定向信標台工作於108~112兆赫頻段。下滑信標台是位於跑道一側的無線電波發射台。它發射性質與航向信標相似的兩種無線電波,只是它們的等信號強度區是一個與水平面成2.5°~3°的下滑面。當飛機不在下滑面內時,飛機接收到的兩種電波信號的強度不等,雙針指示器的水平指針就會向上或向下偏移,指示駕駛員適當調整飛機的高度。下滑信標台工作於329~335兆赫頻波。指點信標台用來向飛機指示跑道著陸端之前的幾個特定距離。指點信標台的天線發射垂直於地面的扇形波瓣,根據離開跑道著陸端距離的不同分為遠台、中台和近台。波瓣的載波頻率為75兆赫,分別用400赫、1300赫和3000赫來調幅。
無線電控制著陸無線電控制著陸
微波著陸系統 6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的新型進場著陸系統,工作於 C波段 (5000~5250兆赫)和 Ku波段(15400~15700兆赫)。它通過測量方位角、仰角和斜距確定飛機坐標並引導飛機著陸。1978年國際民航組織決定用時間基準波束掃描微波著陸系統逐步取代儀表著陸系統,作為今後軍、民兩用的標準著陸設備。微波著陸系統由地面設備和機載設備兩部分組成。地面設備(圖2)包括方位引導台1、高低角引導台4、精密測距應答台2和輔助數據發射台。機載設備包括天線、角度接收機、精密測距器、數據處理裝置、控制器和顯示器。在先進的微波著陸系統中,地面設備還包括拉平引導台3和反向方位引導台5。這種系統測量方位角和測量高低角的工作原理相同。以測量方位角為例,方位引導台的天線(通常是相控陣天線)發射寬度很窄(1.5°~3°)、高度較大的扇形波束。並以 20000度每秒的速率在相對於跑道中心線±40°的扇形區內來回掃描。處於這個區域內的飛機被波束來回掃過時,會接收到兩個類似於脈衝的信號。這兩個脈衝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與飛機相對於跑道中心線的方位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只要測出時間間隔就可求出飛機的方位角。高低角引導台和拉平引導台發射的波束寬度較大,高度較小並且在垂直平面內掃描,藉以測出飛機相對於地平線的高低角。輔助數據發射台通常與方位引導台合在一起,用來傳送起飛和著陸需要的數據,如機場的風速、風向等。測距設備按一般問答轉發方式工作,只是精度比一般測距系統更高一些。反向方位引導台的工作原理與方位引導台相同,只是在反向方位覆蓋的區域內向起飛飛機提供方位角信號,當飛機復飛時,保證有連續的方位覆蓋。微波著陸系統中各台按時分方式工作,因而接收機是通用的。由於波束很窄,受場地影響小,測量精度高,能滿足Ⅲ級著陸要求(見能見度)。採用這種系統時駕駛員可自行選擇下滑角,因而它能適應不同機種(如垂直和短距起落飛機)的要求,而且能引導飛機沿曲線航道進場,避免對居民稠密區的噪聲影響。
無線電控制著陸無線電控制著陸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