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支配

無相支配

《無相支配》一書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民族與社會叢書”中的一部,作者是黃志輝。

出版信息

作者:黃志輝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副標題: 代耕農及其底層世界
出版年: 2013-11-1
頁數: 305
定價: 59.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民族與社會叢書
ISBN: 9787509752876

內容簡介

《無相支配(代耕農及其底層世界)》是作者黃志輝對珠三角代耕糧農和代耕菜農所做的民族志報告。作者運用當代社會學、人類學的經典研究成果,對代耕農這一底層勞動群體的產生背景、生活情況等作了細緻而生動的分析。《無相支配(代耕農及其底層世界)》作者提出了權力實踐的“微分學”和底層實踐的“積分學”。在對前者的闡述中,作者特別提出了“無相支配”的論點。無相支配即沒有面孔的支配,當具體支配的人轉變為抽象的制度或生產方式時,無相支配便產生了。這種無相支配,既讓代耕農無法維權,也使其勞動缺乏保障。在對後者的闡述中,作者揭示了底層的力量和希望所在。由於中國東部、中部以及西部不少地區也有大量代耕現象,所以作者的研究也有普遍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黃志輝,1984年出生於江西省分宜縣。2006年山東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同年進入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攻讀研究生,2007年轉入中山大學人類學系,2011年取得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2011年至今,任教於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都市人類學、勞工研究以及民族社會關係研究。

目錄

第一篇 研究對象與議題
第一章 概念與視角/003
一 代耕農與代耕/003
二 捲入、脫嵌與支配/010
三 底層實踐的積分學/021
第二章 捲入的大幕/036
一 “化”學的進程/036
二 我的田野/040
三 代耕糧農的捲入/044
四 代耕菜農的捲入/055
五 前途難測/064
第二篇 代耕糧農
第三章 糧農的歷史/069
一 他者眼中的代耕糧農/069
二 被隱匿的底層聚居區/073
三 再嵌入(1979~1990年)/076
四 互惠的終結(1990~1995年)/083
五 兩種敘述的斷裂與延續/091
第四章 支配與抗爭/099
一 多重支配與保衛底線/099
二 無“法”抗爭/109
三 口水之戰/116
四 區隔:“柏林圍牆”/118
五 有關係、無組織/122
六 “無政府”:強限制與弱管理/127
七 支配體系的變遷/132
第五章 生存性智慧/139
一 非凡的小人物/139
二 生存空間內卷化/140
三 “弱者的武器”?/147
四 集體維權/152
五 以詩維權與詩的生產/156
六 代耕糧農的實踐積分學/164
第三篇 代耕菜農
第六章 生產的藝術/171
一 里溪村的小農場主/171
二 “抱團”的菜農/173
三 居住空間:“夫妻房”/176
四 成本與風險/179
五 勞動策略及收支現狀/186
六 蔬菜生產流水線/189
七 勞動過程的安排技術/193
八 “反結構”耕作/198
九 “農民企業家的理性”/204
第七章 工業的魔力/208
一 捲入珠三角的“馬鈴薯”/208
二 勞資關係之外的勞動者/209
三 他們也參與了世界工廠/215
四 地租、押金、“二地主”/217
五 本地人的區隔行動/220
六 “多一個香爐多一個鬼”/224
七 工業的魔力與無相支配/229
第八章 實踐積分學/239
一 代耕菜農的積分學/239
二 “異化”的另一面/241
三 實踐的智慧/243
四 物質與意識:雙重積分學結果/254
第四篇 跨圈層社區與結語
第九章 跨圈層社區/259
一 兩種代耕農的比較/259
二 微分學與積分學的交叉/262
三 支配結構的延續與斷裂/267
四 稀疏的神靈與沒有祖先的社區/275
五 跨圈層結合/282
第十章 結語:捲入、支配與實踐/293
一 捲入洪流/293
二 無相支配/296
三 底層實踐積分學/299
後記/304

· · · · · ·

叢書信息

民族與社會叢書 (共17冊), 這套叢書還有 《家屋與家先》,《南海回村:三亞回族的時空觀念與社會實踐》,《“故鄉”與“他鄉”》,《草原生態與人文價值》,《金錢的傲慢與社會的偏見》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