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核椪柑栽培技術

無核椪柑栽培技術是椪柑育種、培育無核或少核品種的重要技術,對選育無核性狀穩定、品質優良、豐產的椪柑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無核椪柑栽培要點 

一、生物學特徵

(一)生長結果習性 生長樹冠內、外的結果枝均可座果,有葉結果枝占結果枝總數77%,7月上旬至10月下旬為果實膨大期,11月下旬果實成熟。
(二)適應性與抗逆性 適應性廣,抗寒、抗旱、耐瘠、抗潰瘍病。在土層淺薄、保水保肥力低的紅壤山地栽培生長結果良好。

二、主要經濟性狀

(一)無核性狀 該性狀極其穩定。即使與有核椪柑混栽或人工授粉,果實仍完全或幾乎無核,單果種子數為0~0.001粒。研究證明,花粉不育(敗育率92.21%~99.32%,萌芽率為0),胚囊可能也高度敗育是其穩定無核的原因。
(二)果實品質與耐貯性 果實扁圓或高扁圓形,整齊、端莊,平均果重128g。果皮橙紅,色澤艷麗,易剝離,囊瓣9~12枚。肉質脆嫩,化渣,汁多,具清香,風味濃郁,品質極優。成熟時含可溶性固形物13.5%~16.2%(普通椪柑僅9.7%~11.8%),貯藏每60ml果汁含總糖11.78g,總酸0.66g,維生素C23.68mg,可溶性固形物13.00%,固酸比19.70,可食率70.03%。用薄膜單果包裝在室溫條件下貯120天,好果率為98.60%。
(三)早果與豐產性 一年生枳砧苗春季定植後當年可試花,5年生樹平均株產28.9kg,盛果期株產50kg以上;高接在枳砧尾張溫州蜜柑等樹上,第2年開始結果,第4年平均株產35.5kg,最高株產87kg,畝產3000kg以上。

三、栽培技術

健旺,萌芽成枝力強,5年生枳砧樹樹高181~220cm,冠徑139~174cm。枝、葉的生長習性、形態與普通椪柑相似。 3月上旬萌芽,4月中旬始花,比普通椪柑早3~5天,5月上旬終花。花單生,多為露柱花。以春梢與早秋梢為主要結果母枝,
(一)栽種密度及時期: 樹姿直立,實行計畫密植可顯著提高前期總產量。挖大穴、用2年生大苗定植,667m2栽植150株,株行距1.5×3m。封行後,隔行間移或間伐,667m2保留75株。每年秋季9月下至11月初和春季2月中至3月底均可定植。
(二)科學施肥 幼樹結合春、夏、秋梢的抽生全年施促梢壯梢肥5~6次,每株平均施尿素0.2~0.6kg,氮、磷、鉀的比例為1.0:0.6:0.5。結果樹全年施肥3次,采果肥、萌芽促花肥、壯果促梢肥的施肥量分別占全年施肥量的40%、20%、40%。畝產2500~3000kg的桔園,年施尿素60~90kg,氮、磷、鉀的比例為1.0:0.5:0.8,有機肥約占50%。
(三)土壤管理 山地椪柑園自定植第2年開始,在樹冠兩側順著原定植穴外緣輪換挖深、寬各40cm的壕溝,分層埋入綠肥、山青等有機肥,熟化改良土壤。如此逐年向外擴展,直至全園完成。封行前,在行間種植綠肥或生草覆蓋,夏、秋乾旱,適時灌水,樹盤覆蓋10~20cm厚的綠肥或雜草,保水防旱。
(四)整形修剪 幼樹對主枝、副主枝要做好拉枝工作,讓樹冠能形成上小下大成寶塔形的樹冠。結果樹,夏梢旺盛抽發會加劇生理落果,必須適時抹芽控梢,促進著果,集中放秋梢;對樹冠中、上部的枝適當短截,對生長較長的春、夏梢適時摘心,促進發秋梢結果母枝,調節營養枝與結果枝的比例,保持立體結果樹冠,延長豐產年限。
(五)調控果量和保花保果 盛果期單株結果量可多達800個以上,易導致果實偏小。第2次生理落果後,分期分批疏去病蟲果、畸形果、密生果,每株留果300~400個,株產保持25~50kg。對少花樹,謝花後用增效液化BA+GA(塗果型,每10ml加水0.75kg)噴、塗幼果1~2次保果;對多花樹,謝花後可用40PPm九二0保果1~2次。
(六)防治病蟲 以紅蜘蛛、銹壁虱、潛葉蛾及瘡痂病為重點進行綜合防治。冬季全面清園,並噴灑波美1度的石硫合劑,減少越冬病蟲源;3~10月,根據病蟲發生情況,適時、科學使用農藥防治,將病蟲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