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動於衷[詞語]

無動於衷[詞語]
無動於衷[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無動於衷,讀音wú dòng yú zhōng,一個成語,意思是一點兒也不心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基本信息

解釋

衷:內心。心裡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處

清朝·蒲松齡《聊齋志異》:“聞之漠然良久,若不能無動於衷者。”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著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也可用於貶詞褒用。)

示例

《語言的魅力》:街上過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著華麗的紳士、貴婦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們,看了木牌上的字都無動於衷,有的還淡淡一笑,便姍姍而去了。

對於老師給他提的意見,他無動於衷。

面對那些少女的美色誘惑,他竟然無動於衷。

近義詞

不動聲色、麻木不仁,置之不理

反義詞

感人肺腑、見義勇為、喜形於色、歡欣雀躍、拔刀相助、百感交集、情不自禁、觸景生情。

區分

區別 不動聲色: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態度鎮靜。也說不露聲色。

無動於衷:心裡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不動聲色與無動於衷的區別在於,不動聲色用於形容人的神情、動作,指對某事項外在沒有反應,而無動於衷則用於形容人的內心不被打動、內心反應冷淡。

例:最後她還是說出了我早有預料卻不想聽到的那兩個字,我只有 不動聲色地道:“分手吧。”隨即轉身離去。

我們不禁要問,那些面對著苦難的畫面仍然 無動於衷的人,那些看到了違法犯罪現象卻不會憤然而起的人,那些對自己的懈怠和失職毫無歉疚的人,他們是否還有資格坐在地方官員的太師椅上?

燈謎

外感;木偶弔孝;木頭人看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