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犀角丸

烏犀角丸,主要成為烏犀角屑、羚羊角屑及天麻等,有肝風。筋脈拘攣急痛,舉體不仁等功效。

烏犀角丸

正文

烏犀角丸

來源

《太平聖惠方》卷三。

組成

烏犀角屑15克 羚羊角屑15克 天麻22克 防風15克(去蘆頭) 人參7.5克(去蘆、頭) 細辛15克 蔓荊子15克 肉桂15克(去皺皮) 白芷7.5克 酸棗仁15克(微炒) 獨活15克 乾薑15克(炮裂,銼) 附子15克(炮裂,去皮、臍) 赤芍藥15克 藁本15克 赤茯苓22克 麻黃15克(去根、節) 當歸15克(銼,微炒) 芎藭15克 烏蛇60克(酒浸,去骨、皮,炙微黃)

用法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溫酒下,不計時候。

主治

肝風。筋脈拘攣急痛,舉體不仁。

禁忌

服藥期間,忌食雞、豬、魚、蒜等。

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烏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