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湖

烏海湖

烏海湖,位於內蒙古烏海市,屬於黃河水域的一部分。烏海湖大橋和國道110線烏海黃河[中國第二大河]大橋,是烏海市構建“一城兩中心”的核心紐帶,是建設“一橫二環三縱”公路主骨架網的重要部分,也是打造“一刻鐘生活圈、半小時經濟圈、一小時城市圈”的關鍵環節。烏海湖大橋連線烏海湖兩岸,路線全長6153.3米,其中橋長5120米,引線長約1033.3米。起點位於烏達區濱海西區規劃道路路口,終點位於濱河新區的110國道與運煤通道南連線線交叉口處。主橋為7跨矮塔斜拉橋,橋寬37米,全線採用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項目總投資11.72億元;工程已於今年4月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8月竣工。國道110線烏海黃河大橋工程起點位於市勞教所南,向西跨越黃河[中國第二大河],終點位於烏達新區巴音賽大街東口南,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工程路線全長2650米,其中橋長1520米,引線長1130米。主橋為3跨矮塔斜拉橋米,橋寬為32米。項目總投資10.25億元,計畫今年8月開工建設,2015年竣工。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烏海湖烏海湖
烏海湖地處風景區的核心位置,北接水利樞紐大壩,西接烏蘭布和沙漠,南接黃河烏海段上段河道,東臨烏海市濱河景觀帶,遠處還有甘德爾山脈,豐富的景觀與平靜如鏡的湖水融為一體。

結構

烏海湖烏海湖
屬於在黃河中建立水利樞紐,將黃河水截留而形成的湖面。

景觀

烏海湖的湖面已經形成,途中為烏海湖的一個碼頭景觀。

現建湖中人工島,為未來旅遊提供相應景觀。

歷史

烏海湖於2014年景觀初步形成。

2014年9月萬人唱歌,獲得吉尼斯世界記錄。

該工程至今仍未完工,建成後的烏海湖會與烏海市的護城河工程相連線,以便改善生態。

自然環境

烏海湖是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建成後,於2013年7月底蓄水形成,總面積達118平方公里的人工湖,面積是杭州西湖的18.5倍、寧夏沙湖的2.6倍,因在烏海市境內,海勃灣區和烏達區之間而得名。烏海湖生態旅遊區是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形成的118平方公里的舒緩水面及環湖區域,橫貫烏海市南北,涵蓋烏蘭布和沙漠、烏蘭淖爾湖烏海湖、胡楊島、兔島等風景區。與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遙相呼應,共同呈現出一片水沙相應,山水相連的壯觀景象。生態旅遊區內群山錯落,河湖密布,自然資源豐富,在黃河兩岸形成了集湖泊、島嶼、沙漠、濕地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這裡藍天白雲、飛鳥游魚、碧水金沙、蘆盪水漾,展現出一幅融江南水鄉之秀色與塞北大漠之雄渾為一體的瑰麗畫卷。

旅遊

烏海湖烏海湖
為打造以黃河文化為脈絡,以巨大空間優勢和景觀優勢為依託的內蒙古西部高端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實現游在烏海湖、文在烏海湖、商在烏海湖、樂在烏海湖、居在烏海湖的目標,景區將建設烏海最高端的旅遊、文化、商務、會展、娛樂、地產、濱水休閒度假等配套服務設施。開發以水上娛樂、沙漠項目、低空飛行為主的國家休閒旅遊度假區,開展沙漠越野車、沙漠機車、皮划艇、滑沙板、腳踏浮筒船、水上飛機、動力三角翼等“海陸空”多角度體驗項目。將黃河之景融入現代之城,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生,形成城在水上,河在城中的景觀,使烏海真正成為黃河金腰帶上的明珠。

交通

烏海湖大橋連線烏海湖兩岸,路線全長6153.683米,其中橋長5120米,引線長約1031.683米。起點位於烏達區烏海湖大橋西引線,終點位於濱河新區的110國道與運煤通道南連線線交叉口處。主橋為7跨矮塔斜拉橋,橋寬37米,全線採用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項目總投資11.72億元,於2016年12月通車。
國道110線烏海黃河特大橋工程起點位於海南至烏達城際快速通道K19+400處,向西跨越黃河,終點位於烏達新區巴音賽大街東口南,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工程路線全長3354米,其中橋長1130米,引線長2224米。主橋為3跨矮塔斜拉橋,橋寬為33.5米。項目總投資10.8億元,計畫2018年建成通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