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廈村

烏廈村

烏廈村位於榕江縣城的西北部,雷公山腹地,兩汪鄉所在地東北部。以糧食生產作為主要產品帶動家禽、家畜等養殖業發展、抓好以糧食加工的產業化建設和農副產品種植加工有較好的前景。我村林業資源豐富,物種較多,森林植被保護較好,全鄉有林地面積23154畝,發展林木生產及加工產業基礎較好。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烏廈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城的西北部,雷公山腹地,兩汪鄉所在地東北部,距縣城118公里,距鄉政府18公里,東連朗洞鎮,北接劍河縣太擁鄉。地處東經108°22′—108°31′,北緯26°17′—26°24′之間,
一角一角
全村土地總面積18.6平方公里。屬中低山地貌,成土母岩主要是砂頁岩等土類。全村平均海拔800米,最高海拔1112米,最低海拔700米,相對高差412米。廈村年積溫6559℃,無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50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全村有林地面積23154畝,有耕地675畝,其中田面積617畝,土面積58畝,人均林地面積28畝,人均耕地面積0.81畝,人均田面積0.74畝。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寨,共有214戶901人,全村主要有苗、侗等少數民族村寨。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783元,全村共有貧困人口有63戶,272人:人均純收入68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人口有42戶,172人,無勞動力和收入來源戶6戶,18人。全村糧食(水稻)總產量308.5噸,人均356公斤。

發展優勢

1、發展現狀:兩汪鄉烏廈村屬於典型的農業、林業村。全村產業結構較為單一,民眾收入以農業、林業生產和牲畜養殖為主。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和富餘工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民眾政策性轉移收入和勞務輸出性工資收入有所增加。從民眾收入的總體看,仍以種植、養殖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全村交通不便。4個自然寨中都有人飲工程,但旱季不能確保民眾正常用水,現需進行人飲工程改造
玉米玉米

2、發展優勢:兩汪鄉氣候濕潤,年積溫6559℃,無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50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舒適農作物的生長,水稻米質較高,水稻、玉米、洋芋等農作為產量較高,以糧食生產作為主要產品帶動家禽、家畜等養殖業發展、抓好以糧食加工的產業化建設和農副產品種植加工有較好的前景。村林業資源豐富,物種較多,森林植被保護較好,全鄉有林地面積23154畝,發展林木生產及加工產業基礎較好。為了轉化普及遠教知識、技術,讓更多的村民依託科技技術走上致富的道路,村精心選擇適合本村的種殖科學技術,隨時隨地組織民眾收看。並開展了“結對幫扶”增收創建活動,組織全村先富裕起來的黨員、幹部、村民,每人聯繫1家農戶,結成對子,傳授種殖技術,幫扶帶領所有困難戶、想致富缺錢無技術的鄉親共同走上富裕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