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兒賣發

出自《世說新語·賢媛》,講少年陶侃母親湛氏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賣了,換回幾斛米。感情招待身為孝廉的范逵。范逵既讚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慚愧。後來范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讚陶佩,使陶侃獲得了很好的名聲。

文獻概述

本文出自《世說新語·賢媛》,作者:南朝 劉義慶
文章內容主講少年陶侃大志,因家境極貧困,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舉薦為孝廉,曾有一次到陶侃家投宿。當時,已下了好幾天的雪,陶侃家已空無所有,可范逵所帶的馬匹僕從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對陶侃說:“你只管出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己來想辦法。”湛氏頭髮很長,一直拖到地上。她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做成兩條假髮,賣了剪下的頭髮,換回幾斛米。又把每根柱子都砍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碎了做草料餵馬。等到太陽落山,終於擺上了精美的飲食,就連范逵的僕人們什麼都不缺少。後來范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讚陶佩,使陶侃獲得了很好的名聲。

文章內容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②,而逵馬仆甚多。侃母湛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湛頭髮委地,下為二③,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銼④諸薦以為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既嘆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⑤不已,且百里許。逵曰:“路已遠,君宜還。”侃猶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為美談。”侃乃返。逵及洛,遂稱之於羊晫、顧榮⑥諸人,大獲美譽。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
【注釋】
①陶公:陶侃,鄱陽人,早年為尋陽縣吏,鄱陽孝廉范逵曾去探望他。後升至大將軍、太尉。②懸磬:比喻空無所有,很貧窮。③髲(bì):假髮。④銼(cuò):鍘碎。⑤追送:跟隨送行。⑥羊晫、顧榮:羊晫是豫章國郎中令,是陶侃的同鄉,顧榮是中書郎。
【訓練】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 素:向來,一向。
B.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 薪:柴
C.銼諸薦以為馬草 薦:草墊。
D.遂稱之於羊晫、顧榮諸人 稱:相稱,合適。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於時冰雪積日 趙氏求救於齊
B.侃室如懸磬,而逵馬仆甚多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C.又深愧其厚意 安陵君其許寡人
D.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許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表現陶母睿智、誠心待客的一組是( )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 ②湛頭髮委地 ③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
④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 ⑤銼諸薦以為馬草 ⑥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侃室如懸磬,而逵馬仆甚多”,寫陶侃家境極為窮困,而范逵帶來的車馬隨從很多,這既給陶家招待客人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也是對陶家母子交朋結友、為人處世原則的考驗。
B.“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陶母的這句話表明她才思睿智,臨事不亂,能夠當機立斷抓住可使兒子揚名天下的機會。因為身為孝廉的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贏得范逵的好評,自然會對陶侃的前程極有好處。
C.陶母割發買米,斫柱為薪,銼薦為草,表明陶母行事果敢,做事有魄力,為了兒子的前程敢於不留退路,不計後果,打腫臉充胖子。
D.“遂稱之於羊晫、顧榮諸人,大獲美譽”,這裡以陶侃終因范逵舉薦獲得良好聲譽的結局側面表現陶母的遠見卓識,重義輕利。
【答案】
1.D稱讚。2.B(B兩個“而”都是連詞,表示轉折關係,可是,但。A介詞,在。/ 介詞,向。C代詞,他。/ 副詞,加強語氣,一定,可要。D副詞,將,快要。/ 副詞,暫且,姑且。)3.D(②是陳述陶母頭髮長,已拖到地上了。)4.C“不留退路,不計後果,打腫臉充胖子”錯。
【譯文】
陶侃年少時就有大志,家境極貧困,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舉薦為孝廉,曾有一次到陶侃家投宿。當時,已下了好幾天的雪,陶侃家已空無所有,可范逵所帶的馬匹僕從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對陶侃說:“你只管出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己來想辦法。”湛氏頭髮很長,一直拖到地上。她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做成兩條假髮,賣了剪下的頭髮,換回幾斛米。又把每根柱子都砍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碎了做草料餵馬。等到太陽落山,終於擺上了精美的飲食,就連范逵的僕人們什麼都不缺少。范逵既讚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慚愧。第二天早晨范逵離開時,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出百里左右的路程了。范逵說:“你已送這么遠了,你該回去了。”陶侃還是不忍回身。范逵說:“你可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要為你美言一番。”陶侃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讚陶佩,使他獲得了很好的名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