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而教

為中國而教

“為中國而教”(TeachFutureChina)下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是一個由基金會等社會機構和個人資助運作的公益項目。“為中國而教”借鑑“為美國而教”(TeachforAmerica)的理念和成功經驗,輸送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兩年,提供持續而系統的培訓,培養和集結關心教育的優秀人才,以此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通過招募、安置和培訓優秀大學畢業生在農村學校任教兩年,在應對農村工作和生活的挑戰中,輔以項目組織的培訓、專人跟蹤指導等,使他們了解真實的農村教育現狀和問題,並思考解決途徑,鍛鍊優秀的品質和能力,增強使命,將來無論走上怎樣的工作崗位,都會關注社會公平,成為影響中國社會的領導人才; 當項目發展到一定規模,項目志願者老師和經過項目兩年培訓的畢業者可以形成一股力量,促進中國教育公平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

基本信息

項目職能

通過招募、安置和培訓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教育資源薄弱的偏遠農村以及打工子弟學校任教兩年,改善薄弱學區教育環境,提高教育質量,以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實現農村地區社會經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教育研究與培訓,使志願者教師在應對農村教育工作和生活的挑戰中,輔以項目組織的培訓、專人跟蹤指導等,使他們了解農村教育現狀和問題,鍛鍊優秀的品質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項目資助機構:陳一心家族基金會

、南都公益基金會-新公民計畫

、福特基金會

項目發展目標 改善教育落後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教育狀況,推動並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的公平健康發展。

項目最新進展 已經完成了第一期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和第二期的小範圍試點階段。目前,“為中國而教”的首批志願者已經完成了兩年的支教;32名在崗志願者正在安徽、河北的8所農村學校和北京3所打工子弟學校任教,並受到當地學生和學校的歡迎

我們是誰

項目源起

2007年3月,《中國教師報》記者李茂撰文介紹“為美國而教”運動。這個旨在促進教育公平的運動已經成功運作了19年。它召集美國優秀畢業生,前往欠發達地區的中國小執教,任期2年,大大促進了美國邊遠窮困地區的基礎教育。現在,參與過這個運動的精英人才,遍布美國社會各個領域,關心教育公平,這個運動的校友會成為促進美國社會文明與進步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沈世德先生原是一位商業成功人士,退休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開始致力於改善中國農村教育。這篇報導使他深受啟發。他這時擔任著一心教育活動服務中心的總幹事,結識了正在安徽對留守兒童進行調研的北京師範大學“農民之子”社團。

2007年5月,“農民之子”組成“為中國而教”項目組,開始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2008年1月,沈世德先生赴美國考察“為美國而教”,為期45天。回國後,他在北京和上海幾所重點高校介紹了他的這次美國之行。4月,“為中國而教”項目獲得香港陳一心家族基金會的資助,開始做為一個獨立項目正式啟動。8月,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達成合作協定,雙方共同成立“為中國而教”項目組,共同運作“為中國而教”。

資助方

香港陳一心家族基金會

陳一心先生出生於民國早期,歷經內戰及中曰戰爭的磨難,旅居四大洲,締造了興盛的國際性企業。他從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沒有忘記於家鄉的童年時光。陳先生一生幫助家鄉同胞,尤其是在他的後半生,對家鄉江蘇省啟東市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

南都公益基金會新公民計畫

南都公益基金會關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問題,資助優秀公益項目,推動民間組織的社會創新,促進社會平等和諧。新公民計畫是南都公益基金會實施的、資助民間組織開展農民工子女教育活動的公益項目,其宗旨是改善農民工子女的成長環境。

上海瑞金國際學校

我們的學生在學校生活的各個領域接受挑戰,以追求卓越,他們能在多語種的環境中遊刃有餘,理解並尊重人人平等,成為一個成熟的二十一世紀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的教職員工為此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充分激發學生潛能,使他們在思想及行為能力上皆超出自己的平均水平;我們的家長竭力擁護課堂內外的所有活動。瑞金的目標是要成為一所關愛、睿智、真正體現國際化環境的學校——包括所有人在內!

合作機構

資金支持

陳一心家族基金會

福特基金會

南都公益基金會

新公民計畫

麥田教育基金會

北大國際BiMBA九人組

江蘇新鴻聯集團

天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主席李成輝先生

機構合作

基金會 / 公益機構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金會

上海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

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

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

心平公益基金會

遠洋之帆公益基金會

微笑圖書室

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

社會資源研究所(SRI)

倍能中心

ABC美好社會諮詢社

多背一公斤

政府部門 / 學術機構

河北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教育局

河北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教育局

廣西河池與安都市政府

北京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企業

北京華夏書網圖書發行有限公司

北京源創一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我們做什麼

我們的使命

培養促進教育公平的領導者

通過招募、安置和培訓優秀大學畢業生在農村學校任教兩年,在應對農村工作和生活的挑戰中,輔以項目組織的培訓、專人跟蹤指導等,使他們了解真實的農村教育現狀和問題,並思考解決途徑,鍛鍊優秀的品質和能力,增強使命,將來無論走上怎樣的工作崗位,都會關注社會公平,成為影響中國社會的領導人才; 當項目發展到一定規模,項目志願者老師和經過項目兩年培訓的畢業者可以形成一股力量,促進中國教育公平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

項目內容

培養促進教育公平的領導者

“為中國而教”項目(Teach Future China)隸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是一個依靠基金會等社會機構以及個人資助運作的公益培訓項目。

“為中國而教”借鑑“為美國而教”的理念和成功經驗,輸送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去,從事兩年教學工作,配合持續而系統的培訓,培養和集結關心教育的優秀人才,以此促進中國教育的進步!

結合“為美國而教”近20年的成功經驗及中國的實際情況,項目的實施流程為:

宣傳招募

* 定向的重點高校宣講會,不定向的網路宣傳

* 與公益機構/學生社團/學校展開合作

* 嚴格程式考察挑選優秀大學生

崗前培訓

* 時間:4-5周

* 培訓內容及重點:

* 團隊建設

* 溝通能力

* 教學技能

* 適應農村生活等

* 培訓方法:

* 講師講座

* 教學及農村生活實踐

* 戶外拓展

* 交流討論等

兩年教學

* 安排志願者在農村學校擔任普通教師兩年

* 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受教育機會

* 志願者在應對農村艱苦環境及工作挑戰,解決教育教學等問題的過程中鍛鍊成長

在崗持續支持培訓

* 聘請項目督導協助志願者發現和解決問題

* 組織價值觀、積極主動性、學習能力、思維判斷、溝通合作”等領導力培訓

* 教育專家團隊遠程支

* 定期探訪志願者

* 任職學校的導師指導

組建校友會

* 校友會通訊

* 周期集會

* 教育、就業等信息的發布等

* 保持項目畢業者之間的聯繫,提供經驗和支持幫助畢業者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影響

* 當項目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參加和關注項目的老師和志願者可以組成一個人數可觀的同學會,同心協力,形成一股促進中國教育進步的有生力量。

2011年11月,TFC啟動了“校友會”,它主要由服務期滿的志願者教師、培訓師、企業管理者、NGO(非政府組織)管理者構成,他們將為志願者提供經驗分享、公益項目對接等支持。TFC運營總監肖四清說,當分布於各行各業的優秀志願者校友聯合起來時,TFC的行動才具有促進教育公平、改變社會的力量。

教學地區與學校

農村學校:

陝西省周至縣(2013年秋季暫不派遣新志願者):

·周至縣第二中學(啞柏鎮)

·樓觀鎮東樓國小

·樓觀鎮九年一貫制學校

·駱峪鎮九年寄宿制學校

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

·西雙山國小

·東趕河子國小

·青龍鎮馬丈子國小

·涼水河鎮下草碾國小

·木頭凳鄉明德國小

·大石嶺中心校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

·魚兒山鎮中心校明德國小

·北梁希望國小

·三紮拉國小

·喬家營國小

·貴州省劍河縣(2013年秋季新增,學校待定)

·貴州省威寧縣(2013年秋季新增,學校待定)

打工子弟學校:

北京市:

·北京同心實驗學校

·大興區行知新公民學校

·燕京學校

志願者教師的工作內容

* 努力完成好學校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全面發展;

* 鑽研並提高教學業務能力,取得教師資格證書;

* 積極參與TFC項目舉辦的各項培訓活動;

* 認真編寫並按時提交工作報告;

* 對所處地區的農村教育狀況和社會環境進行調研,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兩年中需提交不少於2篇此方面的論文;

* 從教育改革方面或環境改造方面,策劃並運作至少一個公益項目(包括項目建設書、工作計畫、財務預算和評估報告等);

* 參加團隊組織和管理工作,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

志願者教師獲得的支持

* 對工作、社會、國家、世界的責任感,過一段有意義的生活,實現自身價值;

* 幫助農村兒童受到良好教育的體驗和成就感;

* 學會欣賞周圍的環境(人和物),融入、關注、改造環境;

* 科學探索和社會調查的精神,擴展視野;

* 對困難和順境、失敗和成功、批評和讚賞的正確態度;

* 制定目標,影響和激勵他人,尋找資源達到目標的能力;

* 作為團隊成員以及作為領導者的經驗和能力;

* 快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自我管理和理財能力;

* 完成支教後加入校友會,繼續得到校友會的支持。

志願者教師可獲得的支持

*TFC項目選擇適合支教的學校,志願者教師可得到校方的指導和幫助;

* 在校工作期間,按當地標準發放生活費用和工作補貼;

* 由TFC項目對志願者教師提供每年3-4次的集中培訓,培訓期間由TFC項目資助人提供志願者生活和交通補助(如志願者中途退出項目,不能享受此項補助);

* 每年一個月的假期,假期回家路費和生活津貼由TFC項目資助人提供。

我們的經驗

2007年5月-2009年4月,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

2009年5月-7月,宣傳、招募和選拔13名大學生志願者;

2009年7月24日-8月21日,項目組對13名通過面試的志願者進行了為期29天的暑期培訓。

2009年8月23日,8位大學生志願者經過招募、培訓和篩選,分別安置在安徽省渦陽縣和江蘇省啟東市三所農村學校任教。

9月2日-7日、9月25-27日,以及10月23-24日,項目組工作人員沈世德和肖四清等老師三次前往合作學校看望在崗志願者。 DSC09467

9月6日,項目組合作學校之一的安徽省渦陽縣臨湖鎮明星國小校長李文彥應啟東市陳尚義國小校長姜東泉及項目組的邀請,赴陳尚義國小交流,陳尚義國小整齊的硬體和教學創新行動讓李校長深有感觸,兩位校長希望以後能互派教師學習。

9月底-10月初,項目組拜訪了項目創始人之一《中國教師報》主編李茂老師,江蘇省常熟市國小英語學科帶頭人沈麗新老師、安徽省渦陽縣農村優秀教師於俊傑老師等,商議組建穩定的志願者的培訓師團隊。

11月3日-12日,陳一心家族基金會理事、“為中國而教”項目創始人沈世德先生探訪了正在三所學校任教的志願者,就他們遇到的教學和思想困惑等問題進行了指導。

志願者招募

基本要求

我們尋找的人:

應屆或畢業兩年內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專業不限);

關注教育公平,立志用自己的兩年青春時光,陪伴、影響農村學生,

富有團隊合作精神,勇於接受和應對艱苦環境中的各種挑戰。

招募志願者要求

具有本科及以上文憑,能勝任至少兩門學科的教學工作以及班級管理工作;

有強烈的責任感,為了學校和學生,願意投入較長的工作時間。我們需要志願者的愛心,但是我們更需要作為老師的兢兢業業;

主動融入當地,能快速適應當地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有團隊合作精神,懂得接納他人和互相合作,善於溝通。您要加入的是一個團隊,溝通交流是第一步;

具有組織能力,能影響和激勵他人,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公益和社區活動;

渴望為改善教育落後地區和弱勢群體的兒童教育狀況貢獻已力。

錄用程式

提交《申請表》(點擊下載)————(郵件)筆試——(電話)交流——(電話)面試——預錄取——網路交流——簽訂協定——試用期1個月——成為志願者教師

人事政策與保險

志願者經項目面試合格,以及在任教學校試用期結束後,將與項目組及任教學校分別簽訂協定,對三方應有的權責及義務進行說明和保障;

項目組為志願者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和公共運輸保險。

我們的雜誌

為中國而教電子雜誌為中國而教電子雜誌

《“為中國而教”項目志願者教師招募手冊》是由iebook超級精靈電子雜誌製作軟體製作而成的,是一本旨在介

紹“為中國而教”項目的電子雜誌。“為中國而教”項目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項目輸送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兩年,提供持續而系統的培訓,培養和集結關心教育的優秀人才,以此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