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綜合症

灼口綜合症

灼口綜合症,醫學病理名稱,該病多發生於舌根部,其次為舌緣、舌背和舌尖,其症狀表現為燒灼痛、刺痛。以燒灼樣疼痛感覺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症狀,常不伴有明顯的臨床損害體徵、也無特徵性的組織學改變。以舌部為主要發病部位,又稱為舌痛症、舌感覺異常、口腔黏膜感覺異常等。該病臨床並不少見,在更年期或絕經期婦女中發病率高,女性患者約為男性患者的7倍。

基本信息

灼口綜合症

灼口綜合症灼口綜合症
灼口綜合症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它是以舌部有燒灼感、刺痛感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徵,又稱舌痛症,舌感覺異常,口腔黏膜感覺異常。該病多發生於舌根部,其次為舌緣、舌背和舌尖,其他部位如頰唇齶、咽等亦可發病。發病時,舌痛症狀呈現晨輕晚重的時間節律性改變,並在過多說話、食乾燥性食物、空閒休息時加重,但在工作、吃飯、熟睡、飲食等注意力分散時,痛感一般不會加劇,反而減輕甚至消失。正因為其症狀表現為燒灼痛、刺痛,與一般的疼痛不同,所以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有症狀之後,帶著“恐癌心理”來就診,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不便及壓力。
灼口綜合症患者常以舌痛、舌燒灼感就診,而醫務人員在臨床上常常見不到局部有損害的體徵,因而給準確診斷帶來一定困難,容易造成誤診,延誤治療時機。

發病原因

目前上海萬眾口腔醫院專家們認為有以下三大方面的因素,其中精神因素占有突出位置。
一、 局部因素:如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義齒材料過敏、結石、過度飲酒、吸菸等理化刺激。頻繁地伸舌自檢造成舌肌筋膜緊張或拉傷引起的局部疼痛等。

二、 系統因素:最常見的是更年期綜合徵,其次是糖尿病、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長期濫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導致白色念珠菌感染,長期使用抗焦慮藥、利尿劑等。
三、 精神因素:與人的性格,如多焦慮型、抑鬱型、情緒不穩定有關,與恐癌心理有關,有調查顯示,高於75%的舌痛症患者擔心患有癌症,37%的患者偶爾發現舌緣根部“疙疙瘩瘩”的葉狀乳頭和舌根背面的輪廓乳頭,就擔心自己得了某種可怕的病,頻繁對鏡自檢,陷入了“自檢——恐慌——再自檢——更恐慌——舌痛加重”的惡性循環中。
所以,我們在治療舌痛症患者時,除了對因、對症處理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進行心理治療和暗示治療,因為這是提高和鞏固療效的關鍵所在。

心理治療灼口綜合症應選用什麼藥物

治療灼口綜合症時,心理治療占了很大的因素和作用。關於心理藥物選擇和劑量問題,應該強調個體化和因人因病而言。
1、抗抑鬱藥物:百憂解
每天服用一次(粒),20mg,偶爾漏服不影響效果。見效一般在3周左右,除明顯改善患者的口腔和軀體症狀外,改善患者的抑鬱和焦慮情緒,興奮性增高使工作、生活的質量明顯提高,改善睡眠。
2、 抗焦慮藥物:氯硝安定
劑量必須從小到大,特別是老年人,逐漸的適應,逐漸加大劑量,我們的體會4mg/日是比較適當的治療劑量,從初始劑量到治療量一般在0.5~1個月。
該藥的主要作用是抗焦慮和改善睡眠作用,通過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異常症狀得到明顯的改善。其最大的副作用是在服藥的早期出現嗜睡和行動不穩,一般在1個月後逐漸消失,逐漸增量方法會減輕這些副作用。
儘管百憂解有許多副作用,但是均較輕微,大多為早期的胃腸道反應,一般在半月後緩解,少數的興奮性增高被氯硝安定所掩蓋,男性患者部分有性慾減退,沒有嚴重的精神症狀出現。由於該藥物的半衰期長,所以減藥容易,一般在症狀控制後3個月開始減藥,半個月減一次,從隔天用藥,一直到一次/周。直至最後停藥。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不明,目前更傾向於被認為是神經性疼痛的一種形式。

臨床表現

好發群體
在更年期或絕經期婦女中發病率高,女性患者明顯多於男性。
疾病症狀
臨床上有三個典型特點:
1.最常見的表現:持續症狀在醒來後整個一天的時間。
2.晨起時沒有或有少許的燒灼感,症狀在白天隨時間推移加重,晚上症狀最重。
3.最不常見的表現:間歇性的症狀,存在無症狀日。
疾病危害
灼口綜合徵是較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但相對是一種良性病變。部分患者可因口腔黏膜燒灼感妨礙飲食及言語,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診斷鑑別

疾病症狀
診斷灼口綜合徵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口腔黏膜(以舌表面為主)燒灼樣疼痛,或具有異常感為主訴;
2.舌部以及口腔黏膜五器質性病變;
3.無全身性器質性病變,如貧血、糖尿病、結締組織病等;
4.未服慢性病藥物,如心血管等常用藥;
5.不符合神經分裂症等心因性神經障礙的診斷。
輔助檢查
無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測指標和病理檢查依據,但需要實驗室檢查除外全身系統性疾患。
鑑別診斷
灼口綜合徵是較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尚缺乏統一的診斷標準。灼口綜合徵需要與灼口相關症狀相鑑別:舌部潰瘍、三叉神經痛、葉狀乳頭炎、舌癌。

疾病治療

BMS病因尚不明確,目前仍缺乏特異的特效方法。治療主張全身和局部、中醫和西醫、生理和心理相結合。
對症治療
消除局部刺激因素,積極疼痛明顯者可局部套用止痛藥物。
全身治療
1.積極治療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貧血、維生素缺乏等。
2.失眠、抑鬱明顯者可用谷維素、維生素B1等藥物,氯硝西泮等抗抑鬱藥物可能對於該病的治療有一定幫助。
3.認知療法等心理治療。
中醫中藥治療
1.中藥治療:以疏肝解郁等為基本治則,成藥可選用加味逍遙丸、坤寶丸等。
2.其他療法:穴位注射療法、雷射治療等。
其他治療
非藥物治療方法,可以單獨使用或作為藥物治療的輔助治療,包括:壓力管理、瑜伽、運動、與心理治療等。

疾病預後

預後良好。三分之二的的患者在6至7年內局部症狀改善。少數病人就會恢復正常。不能恢復正常的患者,症狀傾向於穩定在相同的強度。

疾病預防

1.更年期前後女性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疲勞;
2.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
3.保證飲食均衡,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4、避免伸舌自檢習慣.

飲食注意

疾病忌口
少食或不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飲食調養
營養狀況不良者可適當補充維生素類、葉酸等。

疾病護理

心理硫導治療,消除恐癌心理。糾正患者伸舌自檢的不良習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