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蓬毛蝠

灰蓬毛蝠

灰蓬毛蝠(學名:Lasiurus cinereus):是一種生活在美州的毛蝙蝠。平均體長13.5厘米,尾長 5.8厘米,體重20-35克。耳朵短而寬圓,具有三角形耳屏。身體皮毛長,濃密,基本是灰棕色,有少量白色。喉嚨處有鮮明的黃色斑塊,爪腕和肩膀有白色斑塊。 飛行迅速有力。有時自高而下盤旋,或在樹葉間搜尋昆蟲。該物種大部分是遷徙種,遷移時聚群,甚至多達幾百隻。交配發生在8-9月間的飛行中,一胎生4仔。是美洲分布最廣泛的蝙蝠種類之一。分布於南美洲,包括阿根廷和智利,向北穿過烏拉圭、巴拉圭、巴西南部、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通過中美洲部分地區,並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國大多數地區 ,也出現在科隆群島。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灰蓬毛蝠 灰蓬毛蝠

灰蓬毛蝠平均體長13.5厘米,尾長 5.8厘米,體重20-35克。是最美麗的蝙蝠。身體皮毛長,濃密,基本是灰棕色,有少量白色。喉嚨處有鮮明的黃色斑塊,爪腕和肩膀有白色斑塊。耳朵短而圓潤,有黑色鑲邊。該物種的尾膜也長有濃密的長毛。雌性通常比雄性稍大。

能持久飛行。前肢特化成翼,掌骨和指骨除第一指外,均特別延長;前後肢與體側張有彈性的飛膜,後肢扭轉,膝向背側;第一指不包在翼膜內,很短,該指的爪和後足各趾的爪都很發達,呈鉤狀,便於將身體倒掛著休息。耳廊相當大,有發達的耳屏;有長尾,沿距的基部有延展的小片皮膜稱距緣膜。乳頭有1對,位於腹部。

頭骨癒合程度很高,輕而堅固,吻部較短,聽泡特別膨大,頜間骨通常發育不良。牙齒屬於異型齒,比典型的原始獸類缺少第一對門齒及第一對前臼齒,下門齒非常弱小,犬齒(特別是上頜的)較大,為典型的肉食型牙齒;原始的第二、三對前臼齒為小前臼齒,呈圓錐形,僅有單一齒尖,最後一對前臼齒為大前臼齒,其齒尖幾乎達到犬齒的高度,可作為翼手目動物的特徵;典型臼齒的齒冠有“w”形的切緣,具二枚齒根。

棲息環境

灰蓬毛蝠被稱為“樹蝙蝠”,通常棲居在樹木或灌木的樹葉間,生活在樹木繁茂的地區,沿著水道或牧場或其他露天棲息地的邊緣,甚至在城市地區,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岩石縫中,棲息在樹林中的蝙蝠冬季時遷徙到溫暖地區,有時要飛過數千里路。在冬季,冬眠的灰蓬毛蝠一直在樹洞、舊松鼠巢穴,甚至在地面上枯枝落葉下發現。

生活習性

有一些灰蓬毛蝠留在美洲北方地區,冬季冬眠。但大部分表現為遊走性,在北美夏季結束後向南遷徙,在溫暖的熱帶地區過冬。它們能夠生存在溫度變化巨大的環境中,這要歸功於它厚厚的皮毛,耳短(這減少熱量損失),和厚重毛皮尾膜,增加了蝙蝠的絕緣能力。必須保持身體的溫度在零度以上,休眠狀態的溫度比冬眠在洞穴中的溫度要高。

灰蓬毛蝠飛行迅速有力。有時自高而下盤旋,或在樹葉間搜尋昆蟲。在收起翅膀和尾膜時會在空中圍繞捕獲的昆蟲翻一個跟斗,將腦袋探入尾膜形成的袋中吃掉昆蟲,然後繼續飛行。在傍晚餵食,捕食多種昆蟲,最常見的是甲殼蟲、蛾、蒼蠅和蚊子,同時也捕食蟑螂、白蟻、蟋蟀、蟬和夜行性螞蟻等等。蝙蝠捕食的昆蟲小自0.2毫克的蠓,大到200毫克的大蛾。 蝙蝠捕食昆蟲的方式通常分為3種:空中捕食、葉子上捕食和地面捕食。每種蝙蝠根據其飛行能力、回聲定位系統和不同季節飛行昆蟲數量的變化情況運用一種或幾種捕食方法。

像許多蝙蝠一樣,灰蓬毛蝠也是利用回聲定位導航和探測獵物。蝙蝠在各自的棲息地點發出超音波搜尋獵物,一旦發現目標,它們便用自身的超音波系統確定潛在獵物的位置並通過恰當的路線前去堵截。蝙蝠會在最佳時刻突然襲擊和捕捉獵物,一旦成功,便帶著獵物回去享用;如果不成功,就回到自己的棲息地點等待下一個機會。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加拿大(艾伯塔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馬尼托巴省、新不倫瑞克省、紐芬蘭島、西北地區、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薩斯喀徹溫省)、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科隆群島)、瓜地馬拉、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美國(阿拉巴馬州、亞利桑那州、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康乃狄克州、德拉瓦州、哥倫比亞特區、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區、夏威夷島、愛達荷州、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堪薩斯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緬因州、馬里蘭州、麻薩諸塞州、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密西西比、密蘇里、蒙大拿、內布拉斯加、內華達、新罕布夏、新澤西、新墨西哥、紐約、北卡羅來納、北達科他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馬州、俄勒岡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得島州、南卡羅來納州、南達科他州、田納西州、德克薩斯州、猶他州、佛蒙特州、維吉尼亞州、華盛頓州、西維吉尼亞州、威斯康星州、懷俄明州)、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灰蓬毛蝠 灰蓬毛蝠

繁殖方式

灰蓬毛蝠一般在5月至7月間繁殖,通常是雙胞胎,也有多達4個幼仔。蝙蝠幼仔是天生的視盲和無毛,眼睛在3至4周后睜開,哺乳期約33天。在四到五周大,幼蝠第一次飛行。壽命六至七年。

亞種分化

灰蓬毛蝠(6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灰蓬毛蝠巴西亞種Lasiurus cinereus brasiliensis
2灰蓬毛蝠指名亞種Lasiurus cinereus cinereus
3灰蓬毛蝠智利亞種Lasiurus cinereus grayi
4灰蓬毛蝠哥倫比亞亞種Lasiurus cinereus pallescens
5灰蓬毛蝠夏威夷亞種(夏威夷灰蓬毛蝠)
Lasiurus cinereus semotus
3灰蓬毛蝠秘魯亞種Lasiurus cinereus villosissimus

種群現狀

灰蓬毛蝠不存在全球性的生存危機,沒有面對任何重大威脅。但是,它們是被風力發電機殺死的最常見的蝙蝠種類之一,也受到墨西哥森林砍伐和人為干擾。在夏威夷,灰白蝙蝠面臨棲息地被破壞,殺蟲劑和引進物種的威脅,這樣外部環境對該物種的傷害程度有多大,還沒有具體的論證。

儘管被稱為“白鼻綜合徵”的疾病對生活在北美的蝙蝠是潛在威脅,但尚未有灰蓬毛蝠死於這種病菌的任何記錄。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其亞種夏威夷灰蓬毛蝠是瀕臨滅絕的物種。根據美國聯邦瀕危物種法案,1970年10月13日列入瀕危物種名單。由於當地環境的改善和環保組織的有力措施,該亞種的種群得以恢復,在1998年被從瀕危名單中剔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