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文獻

灰色文獻

灰色文獻(gray literature)是一種新型信息源,一般指非公開出版的文獻。灰色文獻品種繁多,包括非公開出版的政府文獻、學位論文;不公開發行的會議文獻、科技報告、技術檔案;不對外發行的企業檔案、企業產品資料、貿易檔案(包括產品說明書、相關機構印發的動態信息資料)和工作檔案;未刊登稿件以及內部刊物、交換資料,贈閱資料等。灰色文獻流通渠道特殊,製作份數少,容易絕版。雖然有的灰色文獻的信息資料並不成熟,但所涉及的信息廣泛,內容新穎,見解獨到,具有特殊的參考價值。

辭彙解釋

灰色文獻(Gray Literature)介於正式發行的白色文獻,與不公開出版並深具隱密性的黑色文獻之間,雖已出版但難以一般方式購得。

定義

對灰色文獻的定義多取1997年舉行的「第三次國際灰色文獻會議」中所提出「系指不經營利出版者控制,而由各級政府、學術單位、工商業界所產制的各類印刷與電子形式的資料。」

範圍

楊雅勛(民89)整理灰色文獻有以下幾類:

報告(含預印本、會議預印資料與報告、技術報告等)

博碩士論文集

會議論文集

技術規範與標準

非商業性翻譯、書目、技術與商業檔案

非商業出版的官方檔案(含政府報告與檔案)

[編輯]特色

徐濟世,惠龍(民92)統合灰色文獻具備下述特色:

生命周期短暫。

雖然發行但未經一般銷售管道,多屬非賣品。

發行數量有限。

有特殊限定的使用者。

出版訊息難以取得。

書目資料不完整。

常為非賣品。

新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灰色文獻有逐漸轉白的現象。許多組織與個人將過去的灰色文獻放置於網路平台上,供民眾自由全文閱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