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胸繡眼鳥

灰胸繡眼鳥

灰胸繡眼鳥(Zosterops lateralis),又名銀繡眼鳥,是澳大利亞、紐西蘭及西南太平洋群島,即豪勳爵島、新喀里多尼亞、羅亞爾特群島、萬那杜及斐濟特有的一種雀。它們分布在澳大利亞肥沃的西南部及東南部(包括塔斯曼尼亞及巴斯海峽),及昆士蘭熱帶的岸邊,包括約克角半島。

基本信息

簡介

灰胸繡眼鳥灰胸繡眼鳥

灰胸繡眼鳥,又名銀繡眼鳥,俗稱澳洲雀,生長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太平洋西南部斐濟群島等島嶼,喜食水果、花蜜,冬天常常扎堆在公園裡尋覓熟肉、麵包和糖水來食用。它們的舌頭長著特殊的絨毛,方便它們舔食食物。

物種發現

在紐西蘭最早發現灰胸繡眼鳥是於1832年,於1856年其數量上升更多,估計是一些遷徙中的灰胸繡眼鳥因避開暴風而來到東面。由於沒有證據顯示它們是入侵物種,故它們被認為是原住民而受到保護。

在塔斯曼尼亞的灰胸繡眼鳥會橫渡巴斯海峽,擴散至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斯及昆士蘭東北部。它們似乎會遷徙至更北的地方,一些住在最北的則會全年留在當地。

亞種

灰胸繡眼鳥灰胸繡眼鳥

灰胸繡眼鳥有幾個亞種:
Z. l. gouldi:分布在澳大利亞西部。
Z. l. halmaturinus:分布在澳大利亞西部,特徵是灰色的胸部及杏色兩側。
Z. l. lateralis: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特徵是其灰色胸部。
Z. l. tephropleurus:是豪勳爵島瀕危的鳥類。

習性

灰胸繡眼鳥是雜食性的,尤其喜歡吃果實。由於它們較為細小,可以輕易進出鳥網,故一些人將它們當作害蟲。冬天好成群,其他季節或繁殖期時成對行動,常常在夜裡覓食。

繁殖

灰胸繡眼鳥灰胸繡眼鳥

灰胸繡眼鳥在春天及初夏(主要是9月至12月)繁殖。它們以草、苔蘚、毛髮、蜘蛛網及冠毛來築巢,巢會築在樹上。它們每次會生2-4隻淡藍色的蛋。在繁殖期會哺育兩隻雛鳥。當雛鳥長毛時會聚在一起,並在夏末向北遷徙。它們會沿海岸及山脈向北遷徙,日間不斷的覓食,晚間則飛行一段很長的距離。

這種鳥可謂是一種多產的生物,每次繁殖能產2-3窩,每窩有2-5個蛋。成鳥孵化11天左右,小鳥便破殼而出,約10天之後小鳥長出羽毛。當小鳥3周大的時候獨自生存,9個月大的時候繁殖後代。有關記錄表明,澳洲雀最多能存活12年。

形似憤怒的小鳥

形似憤怒的小鳥形似憤怒的小鳥

遊戲《憤怒的小鳥》中,可愛又充滿趣味性的小鳥形象深得人心。英國《每日郵報》2013年12月2日刊登了一組長著對視眼的玲瓏小鳥的照片,其富有特色的白邊對視眼因酷似“憤怒的小鳥”而迅速走紅,令觀者大開眼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