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卷尾

灰卷尾

灰卷尾(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為雀形目卷尾科的鳥類,共有14種。體形中等,嘴形強健側扁,嘴峰稍曲,先端具鉤,嘴須存在。鼻孔為垂羽懸掩。初級飛羽10枚,一般翅形長而稍尖。尾長而呈叉狀,尾羽10枚,上有不明顯的淺黑色橫紋。跗蹠短而強健,前緣具盾狀鱗。全身暗灰色,鼻孔處的寬度與厚度幾相等。\n主要棲息於平原丘陵地帶、村莊附近、河谷或山區以及停留在高大喬木樹冠頂端或山區岩石頂上。主要以昆蟲為食,如蝽象、白蟻和松毛蟲,也吃植物種子。分布於中國各地區的候鳥;冬天遷往印度、緬甸、馬來西亞一帶越冬。

基本信息

分類地位

(圖)灰卷尾灰卷尾

中 文 名 灰卷尾
科 卷尾科

屬卷尾屬
英 文 名 ashy Drongo
拉丁學名 Dicrurus leucophaeus

簡介

(圖)灰卷尾灰卷尾

特徵 灰卷尾(Dicrurus leucophaeus),俗稱灰龍眼燕

全身為暗灰色,鼻羽和前額黑色,眼先及頭之兩側為純白色,故又有白頰卷尾之稱。尾長而分叉,尾羽上有不明顯的淺黑色橫紋。飛翔姿勢與生活習性和黑卷尾相似。

繁殖 多數地區一年繁殖一次,6-7月進行;但在西南地區則一年繁殖兩次。每窩產3-4枚卵,一般呈粉紅色,有大形紫灰色斑點。

食性 食物以昆蟲為主,灰卷尾多站在高樹頂上等待飛蟲的到來,見有飛蟲由附近飛過,就很快的由棲息處向下直飛,掠捕後又突然轉折向上,再飛回原處,形似U字形。主要以農林害蟲為食,如蝽象、白蟻和松毛蟲等,也吃植物種子,對保護松林、房屋、電桿,車船、水閘等都有一定作用,應加以保護。

亞種

(圖)灰卷尾灰卷尾

灰卷尾西南亞種(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hopwoodi)。分布於錫金、不丹、印度、孟加拉國、緬甸、寮國、越南、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孟加拉國Dacca

灰卷尾海南亞種(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innexu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文昌。

灰卷尾普通亞種(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sis)。分布於寮國、高棉、越南、泰國、馬來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河北、北京、陝西、山西、甘肅、南抵長江流域、西至四川、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或達廣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灰卷尾華南亞種(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salangensis)。分布於泰國、馬來半島、南抵馬六甲海峽以及中國大陸的湖南、東達福建與廣東交界以南地區、西抵貴州、海南等地。

分布

(圖)灰卷尾灰卷尾

灰卷尾為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南、華東和西南地區的候鳥;冬天遷往印度、緬甸、馬來西亞一帶越。分布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大巽他群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西至四川、西藏、雲南、貴州、長江流域及東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主要棲息於平原丘陵地帶、村莊附近、河谷或山區以及停留在高大喬木樹冠頂端或山區岩石頂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爪哇。

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卷尾科鳥類

卷尾科(Dicruridae),卷尾是中型鳴禽,體羽常黑色而具金屬光澤,尾呈深叉狀,中央尾羽最短,最外側尾羽長而向外或向上彎曲,棲息於樹上,善捕空中飛蟲,性情兇猛好鬥,護巢性強。卷尾分布於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地區,集中於東洋界,有2屬22種,我國有1屬7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