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溪老街

大通古名瀾溪,唐朝時,鎮址在今光榮村老鎮,後逐漸移至今址。 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大通正式設為鎮。 大通茶乾、生薑、麻油等土特產品亦早有名氣。

瀾溪老街地處長江夾江(鵲江)與青通河出口匯合處。瀾溪街的歷史史料記載甚少,大多與和悅老街相提並論,現尚存一條長500餘米,寬7米,鋪有方形石塊的街面,臨街兩邊的門面房大都是小瓦屋面,馬頭牆,也頗有徽派風味。大通古名瀾溪,唐朝時,鎮址在今光榮村老鎮,後逐漸移至今址。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大通正式設為鎮。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全鎮人口近10萬人,與當時安慶、蕪湖、蚌埠並稱“安徽四大商埠”。大通人文歷史景觀較多。古蹟有大九華頭天門——大士閣、五里亭、明清古井、天主教堂、鐘樓等。據史料記載,朱元璋、洪秀全、孫中山和眾多文人墨客曾足跡大通。大通茶乾、生薑、麻油等土特產品亦早有名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