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悅老街

自明清時代始,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悅街集市發展極為興盛。 二三十年代,和悅街經濟、文化異常活躍。 三十年代末,全街人口超過五萬,有“小上海”美稱。

和悅老街座落在大通鎮對江的和悅洲上。和悅洲系長江中下游沖積沙洲。形似荷葉,古名荷葉洲。清光緒年間改為現名,意思是和顏悅色迎客商。自明清時代始,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悅街集市發展極為興盛。全街有三街十三巷。街道建築大多雕樑畫棟,古色古香。三街中的一道街全系商業門面;二道街主要是行政、稅務、金融,工商行會等辦事機構駐地;三道街以市民居住為主。十三巷均以“三點水”為部首,分別為江、漢、澄、清、浩、泳、瀠、洄、匯、洙、河、洛、滄,一是對江水注重,二是以水克火。二三十年代,和悅街經濟、文化異常活躍。那裡已設有大小輪碼頭,大輪上達武漢、下抵上海,小輪上至安慶,下通蕪湖。街上,有火力發電廠和各種重作坊,有客棧、餐館,戲院、澡堂、銀樓、學校等。由於水上交通發達,商業繁榮昌盛,外來人口多,“三教九流’’人物亦紛至沓來,賭場,煙館、妓院。教會、寺廟等隨之應運而生。三十年代末,全街人口超過五萬,有“小上海”美稱。日本侵華飛機轟炸,國民黨軍實行焦土抗戰,和悅街付之一炬,整個鬧市傾為廢墟,現今保留下來的部分徽派建築,系大火後重修重建,仍具有明清時代風味。1996年,被安徽省政府列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