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奇觀圖卷

瀟湘奇觀圖卷

瀟湘奇觀圖卷,北宋,米友仁作,繭紙本,墨筆,縱19.8cm,橫289cm。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本幅無款印,後紙自題一段:“先公居鎮江四十年,作庵於城之東高崗上,以海岳命名,一時國士皆賦詩,不能盡記。翰林承旨翟公詩:‘楚米仙人好樓居,植梧崇岡結精廬。下瞰赤縣賓蟾鳥,東西跳丸天馳驅。腹藏萬卷胸垂胡,論議如何決九渠。掀髯送目游八區,欲叫虞舜浮蒼梧。'云云,餘不能記也。此卷乃庵上所見,大抵山水奇觀,變態萬層,多在晨晴晦雨間,世人鮮復知此。餘生平熟瀟湘奇觀,每於登臨佳處,輒複寫其真趣成長卷以悅目,不俟驅使為之,此豈悅他人物者乎。此紙滲墨,本不可運筆,仲謀\勤請不容辭,故為戲作。紹興乙卯孟春建康官舍,友仁題。羊毫作字,正如此紙作畫耳。”乙卯為紹興五年(1135年),米友仁50歲。後紙另有薛羲葛元喆吳匏碩貢師泰鄧宇志董其昌等宋、元、明14家題跋。

藝術特點

父子兩人共創“米家山水”。此圖繪米友仁十分熟悉的瀟湘奇觀景致,深得其“變態萬層”之“真趣”。開卷便是濃雲翻滾,隱現出遠山坡腳,隨著雲氣的飄動變幻,逐漸顯露出山形,重疊起伏的峰巒影影綽綽地展現於團團白雲中。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主山屹立,尖峰高聳,樹叢映帶,沙渚數重,甚富高遠和深遠感。結尾處山色又漸趨淡遠,唯近處林岸、草廬明晰。自首至尾,迷濛、清明以及遠近、濃淡,幾度變幻,奧妙莫測。

作品主要運用潑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暈染來塑造形象,很少用線勾勒,濃淡、虛實的墨色使景致時隱時顯,忽明忽晦,迷濛又富有變化,故時人謂他“善畫無根樹,能描朦朧雲。”(湯垢《畫鑒》)同時他也很講究筆法,以大筆觸的遒勁筆法來潑染水墨,墨隨筆走,在大筆塗染塊面中,多有縱點、橫點、落茄點和不規則的破筆點,亦見連勾帶擦的線條。筆與墨的有機結合,使米氏雲山兼具滋潤和沉鬱的特色。

清•郁逢慶《書畫題跋記》、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等書著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