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壑朱櫻

這便是洛陽八小景之一的伊沼荷香。 所以實在羨慕古人,住在伊水旁,常品荷花香。 也因了這“碧荷紅蓮飄清香”的美景,一撥一撥的名流、學者竟將他們的別墅建在這裡。

簡介

瀍壑朱櫻,“洛陽八小景”之一。

詳細

伊水蜿蜒盪綠波碧荷紅蓮飄清香
“龍門開,伊水來,蜿蜒池沼藕遍栽。碧荷紅蓮飄清香,暑意頓消醉開懷”。
資料記載,伊河兩岸有很多天然形成的大小池塘,這些池塘由於常年淤泥,土壤肥沃,唐宋時期當地人就在池塘里栽植蓮藕。每到盛夏,微風輕拂,一池池碧荷紅蓮散發出陣陣荷香,沁人心脾,過往路人流連忘返。一時間,愛蓮之人處處皆是。
這便是洛陽八小景之一的伊沼荷香。只是現在是初春,沿河兩岸的池沼經歲月的變遷日漸減少,今人想尋覓那荷花的身姿、嘗盡那清香的滋味自是不可能的。所以實在羨慕古人,住在伊水旁,常品荷花香。也因了這“碧荷紅蓮飄清香”的美景,一撥一撥的名流、學者竟將他們的別墅建在這裡。
伊河兩岸的別墅群在不少詩詞中都有記載,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水龍吟——為韓南澗尚書壽甲辰歲》中就提到了兩處。詞中寫道:“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綠野”便是指唐朝宰相裴度的別墅綠野堂,遺址在今洛陽南郊的潘村、豆腐店一帶。詩人白居易、劉禹錫及許多名士常在此酣宴從游,高歌放言。
白居易常到裴度家作客,可想而知兩家是離得很近的。這在《舊唐書》中有記載: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五月,白居易離杭州回洛陽,在當朝宰相牛僧儒的幫助下,在近獅子橋東、賀村西、大屯北建宅子定居,此地距綠野堂僅130步。
其實,在辛棄疾之前,宋朝已有一位洛陽人將午橋寫進了詞里,他就是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的進士陳與義。他在《登臨小樓記洛陽舊遊中》寫道:“憶昔午橋橋上飲,座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想來,三位前輩對酒暢飲的熱鬧場景在當時流傳甚廣,不然改朝換代後還有人在羨慕他們這種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除了裴度的別墅外,辛棄疾的詞里還提到了另外一個人——唐朝宰相李德裕。所謂“平泉草木”中的平泉便是指他的別墅平泉莊。關於平泉莊,洛陽八大景“平泉朝游”一篇中我們已經提到,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名園,周圍10公里,構築台榭百餘所,天下奇花異草、珍松怪石無不畢致其間。李德裕曾為平泉莊寫過幾十首詩詞,還有專著《平泉山居草木記》。如此美妙的景致,自然吸引了住在附近的白居易,“狂歌箕踞酒樽前,一年四季到平泉”,平泉莊也成了這位大文豪閒暇時遊玩的好去處。然好景不長,宋代以後,平泉莊被毀,後人在此建起了平泉寺,並在泉源處攔築人工湖,如今,這裡倒成了避暑的好去處。
在這幾位名流的影響下,在伊河沿岸建別墅者人數眾多,不過沿河居住的那些淳樸百姓才是栽植荷花的主力軍,他們自然也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若說風雅的名流和學者愛的是荷花“清雅脫俗”的品質,那么平民百姓或許是喜歡它的碧葉紅花和能食用的蓮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