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濕地旅遊資源開發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開發》,是中國林業出版社於2010年4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林業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平裝: 30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3858154, 750385815X
條形碼: 9787503858154
產品尺寸及重量: 28.2 x 20.6 x 1.8 cm ; 798 g
ASIN: B003YKGQLK

內容簡介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開發》一書內容全面、系統、豐富,資料翔實,分析深刻,圖文並茂,既有理論的研究,又有實踐的探索,具有3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具有明顯的創新性。《濱海濕地旅遊資源開發》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從理論上全面系統地對濱海濕地旅遊資源的內涵與外延做了科學的界定,明確濱海濕地旅遊是以生態系統脆弱的濱海濕地為資源載體而開展的旅遊活動,要求旅’游開發必須以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提出了濱海濕地旅遊資源開發主要以生態安全、旅遊生態學旅遊審美、景觀生態學、可持續發展、利益相關者、生態經濟、休閒經濟、體驗經濟等理論為基礎,初步構建了濱海濕地旅遊資源開發的理論框架;首次建立了涵蓋8個主類32個亞類171個基本類型的濱海濕地旅遊資源分類系統,構建了濱海濕地旅遊資源評價體系,首次建立了濱海濕地公園等級評定指標體系和科學的等級評定方法與等級劃分標準,首次制定了濱海濕地公園總體規劃技術規程,首次提出省級濱海濕地旅遊功能分區並進行旅遊產品策劃。

作者簡介

莊晨輝,1964年11月生,現任福建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專家服務團成員、掛職長樂市人民政府科技副市長。主要社會兼職:福建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福建省林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林學會森林經理分會、林業計算機套用分會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林業系統工程分會理事,福建省遙感學會、福建省旅遊學會常務理事等。 長期從事林業、園林、旅遊等專業技術工作,先後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9項;國家級優秀工程設計、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56篇;主編《濕地與水鳥》、 《鄉村公園》、《城市公園》等3部專著;主持l項國家準標、18項福建省地方標準制訂;1998年榮獲福建省“五一獎章”,錄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榮獲第五屆“福建青年科技獎”,2010年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首屆優秀人才”稱號。

目錄


前言
理論篇
第1章 濱海濕地旅遊概述
1.1 國內外濱海濕地旅遊及其研究
1.2 濱海濕地的界定、分類與特點
1.3 濱海濕地旅遊的概念與特點
1.4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的概念與特點
第2章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開發的理論基礎
2.1 生態安全理論
2.2 旅遊生態學理論
2.3 旅遊審美理論
2.4 景觀生態學理論
2.5 可持續發展理論
2.6 利益相關者理論
2.7 生態經濟理論
2.8 休閒經濟理論
2.9 體驗經濟理論
第3章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分類體系構建
3.1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分類體系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
3.2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分類的依據與原則
3.3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分類體系的構建
第4章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評價體系構建
4.1 一般旅遊資源評價體系用於濱海濕地時存在的問題
4.2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評價的原則
4.3 評價方法的選擇
4.4 評價體系的構建
第5章 濱海濕地旅遊產品的設計
5.1 濱海濕地旅遊產品的基本概念
5.2 濱海濕地旅遊產品的構成、類型和特徵
第6章 濱海濕地公園等級評定
6.1 等級劃分
6.2 評定對象
6.3 評定指標
6.4 評定方法
6.5 等級評定
第7章 濱海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編制
7.1 總則
7.2 總體規劃內容與要求
7.3 檔案編制
第8章 濱海濕地旅遊開發管理
8.1 法律管理
8.2 行政管理
8.3 利益相關者管理
8.4 開發商管理
8.5 旅遊者行為引導管理
8.6 現代管理手段的套用
8.7 職業培訓
實踐篇
第9章 l福建省濱海濕地旅遊資源構成與評價
9.1 資源總量豐富,類型齊全
9.2 海岸地貌齊全,景觀典型
9.3 海島風光秀麗,海灘秀美
9.4 生物景觀多樣,物種豐富
9.5 天象景觀絢爛,變幻奇特
9.6 人文悠久薈萃,特色鮮明
第10章 福建省濱海濕地旅遊功能區劃
10.1 濱海濕地旅遊功能區劃原則
10.2 區劃方法
10.3 區劃結果及分區發展方向
第11章 福建省濱海濕地旅遊產品策劃
11.1 濱海濕地旅遊產品策劃原則
11.2 濱海濕地旅遊產品策劃
第12章 福建長樂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
12.1 總論
12.2 基本情況
12.3 旅遊資源質量等級評價
12.4 總體規劃總則
12.5 總體布局與建設期
12.6 保護工程規劃
12.7 濕地科研與監測規劃
12.8 宣傳教育與解說體系規劃
12.9 濕地生態旅遊規劃
12.10 社區共管規劃
12.11 基礎服務設施規劃
12.12 綠化美化規劃
12.13 安全衛生規劃
12.14 環境影響評價
12.15 組織機構規劃
12.16 投資估算與效益評價
12.17 保障措施與規劃實施建議
附表
附屬檔案
附屬檔案.1 福建長樂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與植被調查報告
附屬檔案.2 福建長樂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
附屬檔案.3 福建長樂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旅遊資源調查報告
第13章 長樂濕地博物館布展大綱
13.1 布展指導思想
13.2 布展設計原則
13.3 第一展廳序廳
13.4 第二展廳濕地與鳥類
13.5 第三展廳走進長樂閩江河口濕地
13.6 第四展廳濕地與人類
13.7 第五展廳鄭作新與鳥類
13.8 第六展廳濕地科學研究
13.9 第七展廳臨時展廳
13.10 第八展廳抹香鯨展廳
13.11 多媒體放映室
13.12 小賣部
13.13 茶室
13.14 走廊
13.15 庫房
參考文獻
附錄
1 福建省地方標準《濱海濕地公園等級評定》(DB35/T751-2007)
2 福建省地方標準《濱海濕地公園總體規劃技術規程》(DB35/T753-2007)
3 福建省地方標準《濱海濕地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DB35/T750-2007)

序言

濕地是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與休閒提供豐富的資源,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更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長期被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濕地不但在維持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為水鳥提供重要棲息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日漸顯示了其作為旅遊資源的開發潛力。
濱海濕地作為濕地的主要類型之一,不僅具有極高的初級生產力,還擁有豐富的特色旅遊資源,是許多沿海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寶貴財富。
《濱海濕地旅遊資源開發》一書作者歷時6年主持濱海濕地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其成果獲200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濱海濕地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DB35/T750-2007)、《濱海濕地公園等級評定》(DB35/T75l一2007)、《濱海濕地公園總體規劃技術規程》(DB35/T753-2007)等3項成果作為福建省地方標準由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實施,同時他還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篇,研究成果豐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