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審美

旅遊審美

《旅遊審美》是指旅遊主體在旅遊活動中在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旅遊審美文化包括自然審美文化、社會審美文化和藝術審美文化三種類型。中西傳統文化的差異決定了中西旅遊審美文化的差異,旅遊審美主體的差異決定了旅遊審美實質和旅遊審美價值的差異。

基本信息

主要特點

旅遊審美的特點:

1,旅遊審美主題審美觀的差異性;

2,旅遊審美客體的複雜性;

3,旅遊審美過程的直接性和短暫性。

內容提要

章海榮先生的可貴之處正是著眼於中國的美學理論的探索。但社會生活是多樣的,複雜的。旅遊也不例外。旅遊審美中的旅遊不同於古今的遊歷。現代意義的旅遊有著全新的內涵,它已成為一種商業行為,一種獨立的經濟形態,一種新的產業。無論是客體的開發、主體的審美行為,還是導遊,都是經濟行為,沒有錢是不能旅遊的。人們越富有,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旅遊;就旅遊目的而言,旅遊者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並非所有的旅遊者都是為了審美才去旅遊。古人中有的人遊歷是為了做學問,有的人是為了遁世,有的是因官場不得志,有的人是做官被貶被罰;現代人中有的人是想輕鬆一下而投入大自然,有的人是為了看看大都市的現代文明,有的人是為了尋找知識,有的是為了尋覓發財夢;更何況不同處境不同身份不同經濟地位的人各有不同的審美眼光。能把諸多目光凝聚在一個聚焦點上,決非易事,在這方面《旅遊審美原理》亦有諸多可借鑑之處。因而,我深信《旅遊審美原理》既是當今的一座大廈,也是建立完全的中國旅遊美學的基石,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會贏得現代的以及未來的廣大讀者的信賴。

本書目錄

第1編 旅遊審美本原論

第1章 旅遊審美的人文歷史積澱

第1節 先秦兩漢勃興的代表/6

1.1.1 孔子的境界經世理想和比德情結/6

1.1.2 屈原的情懷去國還鄉的人生悲歌/9

1.1.3 司馬遷的追求踏遍青山高蹈崇高目標/11

第2節 魏晉南北朝人格的覺醒/13

1.2.1 風流玄奧的狂放唱懷/14

1.2.2 佛道語境中任情愉悅/20

第3節 隋唐五代恢宏的場景/24

1.3.1 邊塞豪情慷慨激昂放悲歌/25

1.3.2 田園抒懷閒逸清麗嘆空寂/28

1.3.3書劍飄零豪放曠達吟沉雄/30

1.3.4 情寄山水細膩言志抒感慨/36

第4節 宋元明清動盪的遊程/38

1.4.1悄靜散淡的壯闊畫卷/39

1.4.2 回溯觀照的無盡峰浪/44

第2章 旅遊審美的哲學人類學追蹤

第1節 改換生活空間的行程/53

2.1.1 遷徙為了生存與壯大/54

2.1.2 定居為了擴張與交流/59

2.1.3 旅遊改換生活空間的現代途徑/63

第2節 詩意般地棲居於大地/67

2.2.1 面對生活的詩化追求/68

2.2.2 詩意棲居與審美旅遊/72

2.2.3 游美的文化批評與生命建樹/76

第3節 體驗與想像的本體內涵/80

2.3.1 不能漠視過程生活/81

2.3.2 對生活的領悟和體驗/83

2.3.3 想像具有本體意味/93

第3章 旅遊審美保護當代生態

第1節 大自然導引審美目標/98

3.1.1 人類中心與生態倫理/99

3.1.2 找回失落的田園/104

第2節 生態美倫理的美/110

3.2.1 生態美倫理觀的洗禮/111

3.2.2 生態美生命力的感悟/116

第3節 生態旅遊美的旅遊/122

3.3.1 生態旅遊的核心內涵/123

3.3.2 生態美的旅遊價值/129

第2編 旅遊審美條件論

第4章審美視野中的旅遊資源

第1節 旅遊資源的審美內涵/139

4.1.1 旅遊的二度審美構成/140

4.1.2 資源的辨證審美內涵/144

4.1.3 資源的特點與開發原則/149

第2節 旅遊資源審美評估/153

4.2.1 景觀美的定性與定量/154

4.2.2 景觀資源評估分類/158

4.2.3 景觀審美評估方法/162

4.2.4 景觀審美評估模型/167

第3節 旅遊容量的審美意義/171

4.3.1 旅遊容量概念/172

4.3.2 環境中人的行為與情感/174

4.3.3 旅遊容量的量測及其套用/178

第5章 從久居地到旅遊地的空間轉換

第1節 居家生活鏈斷開的美學意義/188

5.1.1 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三種方式/189

5.1.2 從追逐物質財富的營生中脫身出走/197

第2節 人境互動中確立旅遊審美場/201

5.2.1 旅遊審美場概念辨析/202

5.2.2 旅遊審美場概念含義/204

5.2.3 景觀審美場人境互動感知/208

5.2.4 視場空間中的人境互動/211

第6章 旅遊審美主體,客體和導遊

第1節 旅遊審美對象與環境/215

6.1.1 意味朦朧的審美對象/215

6.1.2 隨機而遇的審美環境/224

第2節 旅遊審美主體/227

6.2.1 主體的審美意識/227

6.2.2 主體當下的審美心境/236

第3節 旅遊審美中的導遊定位/240

6.3.1 導遊的定義/240

6.3.2 導遊的審美定位及審美中的作用/248

第3編 旅遊審莢實現論

第7章 生命創意審美本體

第1節 生命基因蘊涵動態美/261

7.1.1 先天的非特定化/262

7.1.2 後天的理想追求/265

7.1.3 快感進化的動力與獎勵/268

7.1.4 美感應急反應與精神代償/271

第2節 營造勃發生機和身心愉悅/275

7.2.1 作為生命之根的情感智慧/276

7.2.2 生命是個積極尋求刺激的過程/280

7.2.3 生命力適度張力的最佳選擇/283

第8章 動態觀賞的視覺感受結構

第1節 視知覺觀賞空間構成/290

8.1.1 視知覺生理解剖與觀賞效果/290

8.1.2 視力特點與觀賞分析/294

第2節 主體行進觀賞線的構成/301

8.2.1 直線行進式觀賞/302

8.2.2 直線行進式觀賞在建築藝術中的運用/305

8.2.3 環繞圓周式觀賞/309

8.2.4 蜿蜒曲折式觀賞/313

第3節 景觀動態序列布局構成/316

8.3.1 景觀建築的音樂律動美/316

8.3.2 園林景觀序列與美感體驗/320

8.3.3 林陰花圃連續序列布局/324

第9章 動態美感衝動的心理特點

第1節 審美主體的情感狀態/332

9.1.1 在審美接受中情感墜入醉境/333

9.1.2 在若即若離中心境超越實景/337

9.1.3 在移情投射生命直覺情致/340

第2節 旅遊審美的生理和心理互動/344

9.2.1 美感的生理基礎/345

9.2.2 審美的心理機制/350

第3節 旅遊快感和美感衝動/360

9.3.1審美知覺與感性快感/361

9.3.2 審美認識與美感生成/363

9.3.3 美感衝動的心理解說/366

9.3.4 美感體驗的心理效應/370

後記/375

編輯手記/379

作者簡介

章海榮:男,1953年9月生,浙江省諸暨市人。1996年獲旅遊管理專業教授職稱,1999年引進上海大學,現為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旅遊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上海市美學學會會員,上海市投資諮詢公司人才庫專家成員。主要從事旅遊理論與產業發展、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都市旅遊、服務行銷、休閒學理論等的教學和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