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銀湖灣濕地公園是新會原來的圍墾區,位於銀洲湖出海口西側,東與珠海市斗門區隔海相望,西與台山市都斛鎮相連,北接崖門鎮,南臨南海,總面積10萬畝。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歷史沿革

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這裡原名古洲角,原是一片荒蕪的海域灘涂,1969年,新會成立圍墾工程指揮部,從 各鎮抽調幹部民眾到這裡圍海造田,歷經30多年圍海造田,造地6.4萬畝,擁有海域灘涂3.6萬畝,保存了完美的濕地原生態環境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融江、海、湖、田、山、水於一身,形成了珠三角難得的一塊黃金寶地。為使濕地生態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達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的目的,銀湖灣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邀請上海社科院奇創旅遊規劃設計機構對銀湖灣10萬畝濕地進行旅遊概念性規劃。包括現有造田6.4萬畝以及未造田約3.

6萬畝灘涂濕地,總體規劃為“三片九區”,其中“三片”包括自然濕地片區、人文濕地片區和人居濕地片區;“九區”包括濕地核心保護區、紅樹林保育區、生態環保娛樂區、東方威尼斯遊憩區、高檔運動休閒區、農漁耕作區、土地儲備區、健康主題區、綜合服務區、銀湖灣遊艇休閒度假區。按照《規劃》,濕地公園將分三期進行開發:2005~2007年為近期,2008~2010年為中期,2011~2015年為遠期。同時,《規劃》在銀湖灣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提出了銀湖灣主要的六大工程:濕地公園、威尼斯水城、國際釣魚灣、生態餐飲MALL、康體休閒谷、生態環保旅遊鎮,簡稱“六個一”工程。目前,銀湖灣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已開始進行近期開發。

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2008年7月7日,經區政府批覆同意,銀湖灣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正式更名為“銀湖灣管理委員會”。

銀湖灣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於2005年9月6日掛牌成立,與圍墾工程指揮部實行“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然而,隨著銀湖灣開發的深入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 “銀湖灣濕地公園”這一名稱已不能承載銀湖灣旅遊整體發展的實質內容,而且隨著國家對濕地保護的重視,以及《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的實施,若以“濕地公園”命名將影響銀湖灣的開發建設。為此,更名將有助於銀湖灣今後的經濟發展。

今日的銀湖灣,基礎設施不斷加強,11.8公里的海堤建設己按省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的高標準完成,為銀湖灣濕地公園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銀湖灣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總體定位,把握“淨美銀湖灣,海上康樂園”的開發思路,以“生態、觀光、休閒、體驗、度假、科教”為特徵全面促進銀湖灣的發展。

發展方向

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銀湖灣地處全省八大口門中的崖門和虎跳門交匯處,濕地生態優勢明顯,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近兩年更由湛江和雷州半島引入無瓣海桑(紅樹林)在沿海堤灘涂進行試種,給濕地生態再添風景,生態美食發掘潛力巨大。如今濕地公園有著其它地方無可比擬的生態特色,融山、海、泉、田、林、水於一身,全由管委會統一管理,可根據今後的發展方向定出地塊使用的定位規劃,可支配的空間和角度較其它地方靈活,有利於地塊的連片發展;濕地公園周邊旅遊景點興旺,緊靠古兜溫泉度假村及崖門古戰場、古炮台、梁啓超故居、小鳥天堂,發展農業特色生態旅遊的外部環境明朗,可與之形成特色互補型的新一代旅遊休閒度假勝地。為充分利用 好資源,把現有自然資源開發為旅遊資源,圍墾工程指揮部在2005年2月邀請了上海社科院奇創旅遊規劃設計機構對墾區6.4萬畝土地和3.6萬畝海域灘涂進行旅遊概念性規劃,完稿後的《中國廣東銀湖灣濕地公園旅遊概念性規劃》在2005年12月4日通過了來自北京、上海、廣東三地資深著名的旅遊、規劃、管理、生態等領域專家學者的審查評定,為銀湖灣濕地公園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規劃把銀湖灣總體定位為“生態休閒旅遊新鎮”,目標定位為“華南地區最時尚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勝地”,以健康為主題,主打“生態”、“觀光”、“休閒”、“度假”、“體驗”、“科教”六大旅遊產品,從巨觀層面和縱觀層面把規劃範圍劃分為“三片九區”(濱海濕地保護片:濕地核心保護區、紅樹林保育區;生態休閒度假片:綜合服務區、健康主題社區、生態環保娛樂區、高檔運動休閒區、東方威尼斯遊憩區;旅遊農業示範片:農漁耕作區、土地儲備區)。

主要景點

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新會銀湖灣濕地公園

銀湖灣是珠三角難得的一塊黃金生態寶地,這裡擁有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最高、被譽為人類生命搖籃三大生態體系之中的海洋與濕地,其濕地和大面積的河塘基圍引來不同品種遷徙水鳥落腳繁衍,形成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美畫卷。

銀湖灣濕地公園寬闊無際的近海灘涂以及縱橫交錯的大小河流,大片自然生長的蘆葦、水草等濕地水生植物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為人們體驗、了解、認識、欣賞、研究自然和文化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場所。同時,銀湖灣濕地公園集江、海、湖、田、山、水、泉於一身,自然風光獨成一派,出類拔萃,是人們旅遊度假的好去處和理想場所。今日的銀湖灣,不僅具有極其豐富的自然景觀,水景、雲景、日出、日落、水鳥覓食、紅樹林、蘆葦盪、灘涂風光、野生兩棲動物和濕地多樣性水生植物等自然生態景觀隨處可見,而且具有濃厚的由水鄉、沙田衍生的歷史文化和漁耕牧游的民族風情,銀湖灣濕地公園正以其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參觀、垂釣、觀鳥、攝影,也將敞開其懷抱,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旅遊觀光。

銀湖灣擁有成圍土地6.4萬畝和3.6萬畝海域灘涂。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成圍土地以農業生產為主,生產方式以養殖和種植為主。漁業養殖又分為水產精養和涵圍粗養兩種,其中水產精養主要養殖南美白對蝦、日本斑節對蝦、黃腳臘、鯧魚等;涵圍粗養主要以自然放養的方式養殖鋸緣青蟹、基圍蝦、臘魚、鱸魚等。墾區以其豐富的魚類品種吸引著周邊眾多釣魚愛好者前來垂釣度假;開發3.6萬畝灘涂養殖和捕撈業,出產新鮮、美味、無污染的海鮮。農業種植則以經濟作物為主,有甘蔗、優質水果(柑、桔、橙、香蕉、龍眼、荔枝)、粉葛、芋頭、蓮藕等。近年來,墾區還加大調整農業生產布局,最佳化農產品種結構,實行立體化農業種植,間種西瓜、香瓜、大頭菜等經濟作物。為利用好資源優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提升知名度,墾區成功申報鋸緣青蟹、芋頭和粉葛為“無公害農產品”。墾區的農產品享有“水中三寶”(魚、蝦、蟹)、“樹上三寶”(柑、桔、橙)和“地下三寶”(葛、芋、藕)的美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很多省內遊客、港澳僑胞品嘗後讚譽有加。

旅遊信息

1、當地公交線路 乘新會汽車總站崖南專線車可達。

2、自駕游線路說明: 廣州——漁家風情園環城高速——廣佛高速——佛開高速(司前站出口)接新台高速——沿海高速(從斗山站上向珠海方向)——從崖南站出口後前100米向右轉5公里 深圳——漁家風情園廣深高速——虎門大橋——京珠高速——沿海高速(從崖南站出口後前100米向右轉5公里) 珠海——漁家風情園經西區——斗門——過南門大橋左轉至——沿海高速(從崖南站出口後前100米向右轉5公里 中山——漁家風情園經坦洲——沿海高速(從崖南站出口後前100米向右轉5公里)。

地理環境

銀湖灣濕地公園位於江門市新會區的西南,東與珠海隔海相望,西與台山相連,北靠古兜山脈,南臨南海,毗鄰港澳,水陸交通便利,水路到新會港 18 海里,至香港 86 海里,距澳門47 海里;陸路城際快速幹道直通城區,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貫穿而過,通過京珠、新台、江珠等高速公路網路到珠三角各城市及港澳地區均在2小時生活圈內,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進一步密切與港澳的聯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