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天主教堂

濮陽天主教堂

濮陽天主教堂,位於濮陽縣城東街路南,坐南朝北,大門頂為尖塔式建築,高聳入雲,非常顯眼。

概述

濮陽天主教堂濮陽天主教堂星海花樹

濮陽天主教堂,位於濮陽縣城東街路南,坐南朝北,大門頂為尖塔式建築,高聳入雲,非常顯眼。
天主教亦稱羅馬公教,與東正教、新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教派,它既奉天主(上帝),也奉耶穌,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為“聖母”。在公元元年12月25日,耶穌誕生於猶太國耶路撒冷城外的伯利恆,母親名叫瑪利亞,是童貞女,生耶穌是靠天主聖靈感孕,養父名若瑟。耶穌三十多歲時開始在馬勒斯坦地區傳教,三年後遭猶太教當權者妒忌,被扭送駐猶太國羅馬總督彼拉多衙門,以“稱王惑眾”罪被判極刑,釘死十字架,死後三天復活,復活後四十日升天,升天后十日又由天主第三位——聖神以寵光啟發宗徒們智慧,增加其勇氣,使之四出傳教。

濮陽天主教堂天主教堂
天主教正式傳入中國,是明萬曆十年(1582年)義大利人利瑪竇來華傳教,至1800年天主教徒發展20萬。鴉片戰爭後,英、法、美資本主義勢力侵入中國,天主教傳教士也大量擁入中國。1890年法國傳教士貝堯來到濮陽進行傳教活動,並在城內東街廉價購買基地,建起一座天主教堂,經營十年,發展教徒300餘人。清末義和團蜂起,山東義和團砸了曹縣教堂的訊息傳來後,備受貝堯迫害的范剛成,設法與山東義和團取得聯繫,並在其幫助下也組織起義和團。1900年5月1日,范剛成率數百名義和團成員 ,在令字旗的前導下,高喊“殺掉洋鬼子”的口號,放火燒掉了天主教堂。此次損失,清政府列入庚子賠款抵償,今城內東街天主教堂,則是用庚子賠款建成的。
天主教堂建築宏偉,前有廳,後有祭台,正有大門,旁有側門,內有十二明柱,雪白鏇渦頂,五彩玻璃窗,陽光照下,五光十色,耀眼奪目。大堂內排放連椅,下置棉墊,為教徒跪拜祈禱處。祭台神龕內,繪有若瑟抱小耶穌彩色畫像,前有供桌,繡花圍裙上供鮮花果品蠟燭之屬。左前壁繪有耶穌畫像,對聯是:“萬緒傷心何人慰藉。一腔熱血為汝消磨。”右前壁繪有聖母瑪利亞畫像,對聯曰:“全備諸德古今第一,無染原罪天下無雙。”教學兩壁有玻璃鑲嵌的二十四幅耶穌蒙難史畫。整個教堂寬敞幽靜,美麗壯觀。
濮陽天主教堂,除城內總堂外,農村還有干城尹窯武寨分堂。建國後,天主教經過自治、自養、自傳的三自革新活動,成立了濮陽天主教愛國會,他們在團結教友,貫徹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發揮愛國主義精神,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都做出一定貢獻。

天主教創始人

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學者。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譯為瑪提歐•利奇,利瑪竇是他的中文名字,號西泰,又號清泰、西江。在中國頗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稱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他除傳播天主教教義外,還廣交中國官員和社會名流,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利瑪竇神父與中國

濮陽天主教堂利瑪竇
利瑪竇,一五五二年生於歐洲義大利中部的瑪柴拉達城。這座城建築在一個小山上,一百多年前算是一個有名的城市。城內駐有教皇國的行政長官,並有高等法院和錢幣鑄造廠。
早在一二九O年,就成立了一所專科學校,並在一五四O年成為正式的大學。經過幾百年後的今天,義大利到處都是新興的工商業城市,瑪柴拉達城就成為一座舊式的省會,但人民仍保存著古代簡樸誠實的遺風。
利瑪竇的父親名叫若翰,是位醫生,曾經做過教皇國的市長和省長,他一共有十二個孩子,利瑪竇是長子。利瑪竇年少時,身體強健,金髮碧眼,性情活潑,很得父母及親友的喜愛。
在幼年,他就跟著城裡的一位神父讀書,由於生性聰明,記憶力甚強,讀過的書,很快就能背誦下來,所以老師非常疼愛他。在他開始念書不久,這位神父老師入了耶穌會,瑪竇只好在家裡自己讀。當他九歲時,耶穌會在瑪柴拉達城創辦了一所學校,瑪竇進入。他非常努力,進步很快。十六歲即讀完了中學。
這時他的父親,已做了省長。他對長子,抱著很大的期望,希望這個兒子,將來能繼承他的官職,光耀門楣。由於在京城,可以認識許多權貴,將來在工作上可得人保薦,所以他父親把他送到羅馬某大學讀法律。
他剛到羅馬時,人地生疏,所幸離家前,瑪柴拉達的老師們給他寫了一些介紹信,吩紹他認識在羅馬的耶穌會士,使他在休閒的時候,能多一個去處。利瑪竇在課餘之暇,常去拜訪那些耶穌會士,並且也參加耶穌會士所創立的聖母會。
在和耶穌會士的來往中,利瑪竇的內心慢慢起了變化,他覺得人生如果只為追求世俗的名利,實在太庸俗了。羅馬法的條文和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的神操書相比較,前者使人向地,後者卻使人升天。他似乎也聽到天上有一個聲音,招呼他的心靈向上高飛。
一五七一年八月十五日,聖母升天節,利瑪竇去拜見耶穌會的總會長。那時恰好總會長不在,代理神父納達爾出來接見。利瑪竇向他說明自己的願望,請求準許入會,由於他的意向純正,納達爾神父就收錄了他。
當他的父親聽說兒子入了耶穌會,非常生氣,立刻就前往羅馬,準備找到他,好好訓斥一番,命令他退出耶穌會,繼續大學未完的課程。不料車子走到中途,若翰突然中暑,不得已只好打道回府。利瑪竇的母親就趁這個機會勸告丈夫這可能是天主的聖意,不要違背,讓兒子專心修道。
一五七二年五月利瑪竇被派到佛羅倫斯小住,九月回到羅馬,在耶穌會的羅馬學院開始讀神哲學。利瑪賓一面讀書,一面遙想未來的工作:是在義大利教書呢?還是到南美洲去傳教呢?或是到遙遠的印度或日本?他既然已發了服從的誓願,就不能自己決定工作的方向,一切都由長上按修會的需要來安排。
但是中國,他一定沒有想到過,因為那時明朝採取閉關自守的政策,耶穌會聖人方濟各沙勿略就是面向中國憂鬱而去世的。後來的耶穌會士,也沒有一個人能突破這個障礙。天主的聖意卻是要這個青年人做他從來沒有想到要做的事。
當利瑪竇在羅馬學院讀神學時,葡萄牙在印度傳教的代理人到羅馬,向耶穌會總會長要求派遣更多的傳教士到印度。耶穌會總會長答應派遣會士,繼續沙勿略的工作。一五七七年五月,總會長派遣四位傳教土從羅馬到里斯本,其中包括利瑪竇修士和羅明堅神父。
羅明堅神父是義大利中南部人,比利瑪竇大九歲,是拿波里大學的法學博士。後來他帶領利瑪竇進入中國。
利瑪竇離開義大利時才二十五歲,還沒有祝聖為神父。他也沒有來得及回家向親人辭行就上路了。這次到東方傳教將是一去不復返,將來自己身處何方,也不可預知。但他欣然動身,而且誠心感謝天主。能到東方傳播福音,實在是天主所賞賜的最大恩典。
利瑪竇的生活,就如耶穌給民眾最後的演講一樣:“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他的生命培育出近代中國教會的苗芽,也給教會的傳揚福音,指出一個新的方針。

天主教傳播

中國在唐朝時曾一度流行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景教),但是到了明朝建立以後,中國基本上已沒有基督徒。利瑪竇可以說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創者之一。他成功在北京覲見皇帝,而且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聲譽和關係,開啟了日後其他傳教士進入中國之門,而且也開創了日後200多年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方式:一方面用漢語傳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學知識來博取中國人的好感。

濮陽天主教堂利瑪竇
利瑪竇對中國傳統的習俗保持寬容的態度。他容許中國的教徒繼續傳統的祭天、祭祖敬孔。據他的了解,這些只屬尊敬祖先的儀式;只要不摻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質上並沒有違反天主教教義。利瑪竇主張以「天主」稱呼天主教的「神」(英語的"God" 或拉丁文的 Deus);但他亦認為天主教的「神」早已存在於中國的思想,因為中國傳統的「天」和「上帝」本質上與天主教所說的「唯一真神」沒有分別。利瑪竇本人更穿著中國士人服飾。利瑪竇的傳教策略和方式,一直為之後跟隨他到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所遵從,稱為「利瑪竇規矩」。
利瑪竇等義大利傳教士在中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明代末帝的皇后在清軍入關時曾寫信準備皈依天主教並請求教皇支援(此信尚保存在梵蒂岡)。清朝康熙仍然重用義大利傳教士。但後來歐洲其他天主教各教會之間對中國傳統祭祖敬孔習俗的爭論以這些習俗對當時中國天主教的影響削弱了利瑪竇等人本已取得的成功。康熙時代,西班牙傳教士為了在菲律賓和中國排擠義大利傳教士,向教皇申訴並取得教皇敕令,宣稱利瑪竇等人允許中國教徒崇拜祖先違背了天主教教義,並派特使到中國晉見皇帝,態度驕橫,和康熙爭辯。康熙認為“天下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說這個特使“不可理喻”,下令囚禁到澳門,使其病死獄中。從此中國皇帝和羅馬教廷關係急劇惡化,禁止了西班牙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並進一步嚴格的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而祭祖敬孔的禁令直到數百年後的1939年12月8日由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即庇護十二世)刪除,這也側面顯示出了利瑪竇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濮陽天主教區

北里商堂區: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北里商天主堂
東干城堂區:河南省濮陽市孟軻鄉東干城村天主堂
桑辛莊堂區:濮陽市開發區王助鄉桑辛莊村天主堂
後黃彬堂區:河南省濮陽縣城關鎮後黃彬村天主堂
濮陽縣堂區:河南省濮陽縣東街99號天主堂
尹窯堂區:濮陽縣梁莊鄉尹窯村天主堂
西子岸堂區:濮陽縣子岸鄉西子岸村天主堂
長垣堂區:河南省長垣縣南街天主堂

濮陽天主教堂濮陽天主教堂
新起寨堂區:南省長垣縣佘家鄉新起寨村天主堂
劉紙房堂區:長垣縣武丘鄉劉紙房村天主堂
陳牆堂區:長垣縣滿村鄉陳牆村天主堂
北尚寨堂區:河南省長垣縣趙堤鄉北尚寨村天主堂
胡口堂區:長垣縣武丘鄉胡口村天主堂
清豐堂區:河南省清豐縣西關天主堂
陳焦夫堂區:清豐縣韓村鄉陳焦夫村天主堂
程園堂區:請豐城關鎮程園村天主堂
南樂堂區:河南省南樂縣南大街天主堂
佛堂村堂區:南樂縣近德固鄉佛堂村天主堂
吳家莊堂區:南樂縣梁莊鄉吳家莊村天主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