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平陰一中

平陰縣第一中學山東省平陰縣第一中學,簡稱平陰一中。分為新校區和老校區兩大校區。老校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城翠屏街73號,新校區在平陰縣文筆山路。始建於1954年,是平陰縣歷史上第一所普通中學,為省級規範化學校。現主要從事高中和國中教育。中文名:平陰縣第一中學簡稱:平陰一中校訓:公 誠 嚴 勤 實 朴創辦時間:1954年類別:私立高中現任校長:李仲波知名校友:孔祥存、李仲波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主要獎項: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花園式學校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濟南市高考教學質量優勝獎目錄建校背景 校容校貌 發展歷史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所授榮譽 校長檔案 校園文化 一中精神 校訓 校風 校徽 校徽內容闡釋 特色活動建校背景 校容校貌 發展歷史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所授榮譽 校長檔案 校園文化 一中精神 校訓 校風 校徽 校徽內容闡釋 特色活動展開

建校背景

平陰之名始見於《左傳》,因地處古東原之陰而得名。其文明史可上溯至六、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是“中國平陰玫瑰之鄉”。解放後,平陰縣廣大人民民眾在政治上獲得解放,經濟上翻身的同時,迫切要求提高文化教育水平。黨和政府狠抓教育,國小從恢復到發展,速度很快,國小畢業生離縣赴外地(長清、濟南、聊城、泰安等)上中學,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亦不能滿足民眾的需要。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投資興建“山東省平陰中學”。

校容校貌

建校時,學校西北面隔溝與郵電局、公安局相接,其餘部分均為農田。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區擴大,四周居民、機關、商店、工廠相繼建起。目前學校已從城區的僻隅,變為鬧市中心。當時計畫占地74704平方米,實際占地54902平方米。現在學校東臨五嶺路、南接翠屏街、西與商業系統宿舍區毗連,北與商業街相連。學校前為教學區、後為教工宿舍區。

發展歷史

1954年初春破土動工,9月一期工程基本竣工,當年招收第一屆國中4個班224人。1956年省、地確定在東阿鎮興建“平陰二中”,本校定名為“山東省平陰第一中學”。1958年省人民政府決定,增設高中班,每級招收2個班。規模定為18個班的完全中學。同時附設師範班2個。區劃調整,泰安地區撤消,平陰劃歸聊城地區,學校改為“山東省東平平陰中學”。1959年10月平陰劃歸濟南市,12月東平王台中學的4個師範班併入本校,學校恢復“山東省平陰第一中學”。1960年春平陰劃歸菏澤地區,下半年師範班移交平陰師範。1961年下半年泰安地區恢復,平陰劃歸泰安地區,1962年平陰師範撤消,省教育廳行文,將師範校產劃歸平陰一中。1963年普通中學規定規模,泰安地區確定平陰一中為18個教學班(國中12個班,高中6個班)的完全中學。並定為地屬重點中學。  1966年6月17日,“文革”之火,在一中點燃,十年動亂給一中帶來深重的災難,造成了嚴重的損失。1968年在“侯王建議”(以某市兩位同志建議下發檔案的簡稱)的鞭及下,工宣隊“動員”教師回原籍,由於教師的強烈反對未成。1969年醞釀分校,主任以上幹部先後被調離,少數回了原籍。一批國小教師調進一中,學校改為“平陰縣城關中學”。  “文革”初期,軸瓦廠從外地遷入平陰,占縣農具廠廠址。1969年平陰縣革委確定縣農具廠占用一中東院(原師範校址)。 1969年附設師訓班,1972年師訓班移交新建立的平陰師範。1974年恢復“山東省平陰縣第一中學”名稱。  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十年動亂局面,教育戰線撥亂反正、推翻兩個“估計”,學校獲得了新生,通過整頓調整,逐步恢復了正常的秩序。1978年重新被確定為地屬重點中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學校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以教學為主的軌道上來,德智體全面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學校面貌不斷發生新變化。黨的十二大以來,學校各項工作走向開創新局面的征途。  1984年機構改革,領導班子實現革命化、知識化、專業化、年輕化。  1985年平陰劃歸濟南市。到1989年35年校慶時發展為24個班的完全中學(其中:6個國中班、18個高中班)。1991年進行大規模的校舍改造。  1994年國中部劃歸新建立的平陰四中。1998年建設萬餘平方米綜合教學樓,招生規模達到36個班。2001年縣委、縣政府決定進一步擴大高中招生規模,籌建平陰一中新校。由濟南瑪鋼公司有償投資,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辦學、高效益發展”的原則進行建設。選址文筆山西麓環秀森林公園北側,占地242畝,設計規模56個班。2002年招生12個班,其中:國中班9個,高中班2個,出國培訓班1個,學生546人。名為“濟南瑪鋼外國語學校”,實行國有民辦。2003年濟南瑪鋼外國語學校與平陰一中合併為一校,統稱平陰縣第一中學,一校兩址,規模可達到90多個班,學生5400人。現在新老校區共有72個班,其中高中班50個,國中實驗班17個,國小實驗班5個。學生3794人,教職工430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46人,中學一級教師116人,黨員157人。

辦學規模

50多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全縣人民大力支持下,經過歷屆學校領導班子、全校教職工的努力奮鬥,為社會培養了6856名國中畢業生,15505名高中畢業生,579名師範畢業生(含110名師訓學員)。有5779名高中學生被大專院校錄取,辦學水平、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自1993年以來一直保持市級文明單位稱號。目前老校區校園占地88畝,面積近6萬餘平方米,分區合理,規劃科學,三季有花,四季常綠,雕塑、碑刻,文化長廊,構成典雅清新的自然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校舍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綜合教學樓、辦公樓、圖書科教樓兼有民族和歐美建築風格,設計新穎,功能齊全。新校區由天津大學依山設計生態型、園林式建築風格,占地242畝,面積16萬餘平方米,教學用房、內部設施按省級一流標準配置,校舍總面積7.5萬平方米。兩校區共占地330畝,面積2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9萬平方米。  教育教學技術手段逐步標準化、現代化,目前有微機591台,開通與網際網路連線的校園網,教師每人配備一台微機,上計算機課學生每人一機。有閉路電視控制中心、電子閱覽室、課件製作中心、演播室、多媒體室,液晶投影儀、視頻展示台進課堂。加入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安裝“清華永新”教育系統和“科利華”電子備課系統等教學資源。圖書室藏書4萬多冊,裝備圖書自動管理系統,學生閱覽室訂閱報刊、雜誌200餘種,電子圖書館有電子圖書5000餘種。理化生實驗室和音體美設施、器材配備均達到部頒一類標準,並有為教學服務的舞蹈房、鋼琴房、古箏房等,新校區裝備實驗室12個,微機室2個,語音室2個,鋼琴房24個,古箏房24個,圖書閱覽室4個,有圖書7099冊,報紙128種,期刊381種。新校區有400米塑膠操場,老校區有300米爐渣操場。 老校區有920平方米學生餐廳,飯菜品種多樣,質優價廉,安全衛生。學生公寓4000多平方米,6~8人一間,夏有風扇,冬有暖氣,安裝磁卡直撥電話。新校區有4495平方米學生餐廳,4幢學生公寓。

師資力量

平陰一中半個世紀的積澱和錘鍊,文化底蘊深厚,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在現有346名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或參加研究生進修學習的27人,17人參加省級以上骨幹教師培訓,11人參加市“雙百工程”培訓(其中:4名英語教師先後赴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培訓)。分別有3項、4項、5項被列為全國、省、市教育科研課題,每年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和評比中獲獎在百篇以上,製作課件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課多次在省、市獲獎。  以人為本、依法治校、以德執教、科學管理,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構建現代育人模式。在教學領域確立以“學”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通過廣播、電視、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網際網路、投影儀等手段輔助教學。教學組織形式實行班內分層次、走班教學、優生優培等多種形式分層次教學。實行特長生導師制、學困生補償教學等多形式個別教學。在教育管理領域,實施“素質拓展、自我錘鍊”工程,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鍛鍊自己的舞台。教育質量逐年提高,發揮了地市級重點高中、省級規範化學校的示範、帶動、輻射作用,向縣內外人民提供了優質教育。《人民日報》、《大眾日報》、山東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對學校工作給予報導。  50年的平陰一中發展是不平凡的、曲折的、輝煌的。2003年山東省平陰縣委、縣政府整合教育資源,這對於普及高中教育,發展平陰教育事業,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相信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全縣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校教職工勤奮工作,必將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譜寫出新的篇章,平陰一中的明天更美好。

所授榮譽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十幾年的時間裡,平陰縣第一中學先後被授予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花園式學校,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濟南市高考教學質量優勝獎,濟南市特長生培養貢獻獎,濟南市教學示範學校,濟南市科普教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校長檔案

李仲波,男,漢族。山東平陰人。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歷任山東省平陰縣第一中學地理課教師、教導主任、副校長、教育局副局長、校長,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首屆科研創新校長,濟南市優秀共產黨員,平陰縣十佳校長。在他的帶領下,平陰一中以“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為目標,以“決不放棄”的校園精神引領學校發展,堅持走從嚴治校、質量立校之路,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連續十幾年高考質量居濟南市前列,先後被授予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花園式學校,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濟南市高考教學質量優勝獎,濟南市特長生培養貢獻獎,濟南市教學示範學校,濟南市科普教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校園文化

一中精神

決不放棄

校訓

公 誠 嚴 勤 實 朴

校風

求真務實 嚴謹紮實  改革創新 尊師愛生

校徽內容闡釋

本標誌在有限的顏色和空間搭配中,最大程度來闡述平陰一中的治學內涵和地域特色。  方案以一個正圓來做外形,一方面象徵著正在升騰的旭日:另一方面恭祝各位在這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府求學的學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圓滿完成學業,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圖中形象為一本展開的書,既恰似一隻正在藍天翱翔的雄鷹,象徵著在知識的空間中永遠向上求新、不畏挑戰的精神。同時又象一個大寫的“人”字,合著左邊翅膀的三片羽毛,暗喻著學府人才濟濟,樹人育人和“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謙虛治學態度。 方案上面的玫瑰紅體現了學校地處聞名於世的“玫瑰之鄉”的地域特色;下面的綠色代表著青青校園,正是在園丁不辭辛苦的培育下,才綻開了這無數的蓓蕾,香飄九州。  方案畫面簡約、明了,內涵豐富,製作簡單,使學校的需求與時代節奏和諧的融合在一起。

特色活動

1、運動會。平陰一中的運動會實行學生承辦、學生管理、學生運作,準備周期在1個月左右,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2、學生會。各個年級在2009年開始設立學生會,由每年級的同學組成。  3、學校社團。2009年開始設立,有眾多的門類,各個年級都有其分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