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2013年3月2日正式成為山東魯能泰山足球隊的新主場,命名魯能大球場。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位於濟南東部新城區,作為全國第十一屆運動會主會場的濟南奧體中心主體,包括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網球館等"一場三館"。外形設計以濟南"市樹"柳樹為母體,將柳葉的柔美飄逸凝固成建築語彙;東區的體育館、游泳館、網球館,以濟南的"市花"荷花為母體,由下向上形成花瓣狀層疊的機理,隱喻荷花自下向上的生長趨勢,形成了"東荷西柳"的建築景觀,突出了泉城濟南的文化氣息和地域特徵。2009年10月16日,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隆重開幕。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

場館名稱: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

占地面積:6.6公頃

建築面積:13.1萬平方米

座席數量:6萬

場館布局:地上5層,局部6層

比賽項目:田徑

建設單位:濟南市城市建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中建國際(深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監理單位:上海建科建設監理諮詢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

簡介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

濟南奧體中心工程於2006年5月28日奠基,2009年3月25日、4月20日,奧體中心分別完成“一場三館”、中心廣場、地下車庫及室外工程等7個項目的竣工暨管理交接,標誌著全運場館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運會主賽場,結合地形地勢,在西場區布置體育場,東區的場館布局,以圓形體育館為中心,游泳館、網球館以對稱的體型環抱體育館,從而與西場區的體育場實現了空間及體量上的雙軸對稱。中心區平台,賽時平台下為新聞中心,賽後將成為較好的商業運營空間。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及網球館周圍設定了觀眾疏散平台,普通觀眾在平台以上活動。賽時,貴賓、運動員等由平台下進入場館。

位於東部燕山新區內的龍洞地區的濟南奧體中心,北起經十路、南至體育南路、東起體育東路、西至體育西路,占地約81公頃,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包括6萬人的體育場,1萬人的體育館,各4千人的游泳館、網球館,5萬5千平方米的中心區平台及其他設施。

背景

第十一屆全運會將於2009年10月16日至10月28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本屆全運會是山東省舉辦的歷史上規格最高的大型體育賽事,也是山東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集中展示。

建築特色

2009年10月9日,夜幕中的濟南奧體中心“東荷”場館。2009年10月9日,夜幕中的濟南奧體中心“東荷”場館。

富於地方特色的建築形式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的建設結合地形地勢,在設計理念上,吸收市樹“柳樹”,市花“荷花”的視覺元素,形成了“東荷西柳”氣勢恢弘的建築景觀。

多種現代科技手段的聚合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是濟南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組公共體育建築,多種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奧體中心打造成為一流的體育場館,它能夠滿足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和世界單項比賽的要求。

奧體中心體育場田徑跑道採用的是世界一流的義大利MONDO跑道,並完全按照國際田聯《田徑訓練場設施手冊》設計,可滿足國際級田徑比賽要求;奧體中心游泳館的水處理系統堪比水立方。比賽池、跳水池、訓練池在正常循環過程中,游泳池水面溢流,經周圍溢流溝回到均衡水池進行處理。

“西柳”單項技術領先於“鳥巢”

2009年10月16日晚,全運會主火炬點燃2009年10月16日晚,全運會主火炬點燃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夜間照明由200多個“無影燈”提供。為保證比賽照明萬無一失,這些照明用燈為兩路供電,當一路出現故障時,另外一路立即啟動。即便兩路供電系統都出現故障,體育場還有備用發電機提供電力。

體育場看台的地面也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採用一種名為SPUA的技術,集放水、耐磨、高彈性、抗裂、抗氧化等為一體,該技術甚至領先於“鳥巢”,30年內不會出現問題。

體育館擁有國內“最大的房頂”

總建築面積5.9萬平方米的體育館擁有國內“最大的房頂”,其跨度為122米,是國內最大的弦支穹頂結構,單位面積用鋼量僅200公斤。整個工程通俗地講就像是拉弓,“弓體”就是穹頂的桿件,“弓弦”就是在穹頂內側架設的3層鋼索。當對“弓弦”鋼索施力時,“弓體”桿件就自然向上拱起,一個巨大的房頂也隨之形成。應力應變、變形量等實時監測顯示,該系統實際變形量誤差僅為2‰。

服務全運

第十一屆全運會開閉幕式及田徑、體操、蹦床、游泳、跳水、網球比賽將在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一場三館與中心平台有機連線。平台下賽時為新聞中心;電視轉播中心,賽後可用作商業開發。與平台連線的綠化帶下面為大型停車場,可容納近千部車輛停放。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及網球館周圍設定了觀眾疏散平台,普通觀眾在平台以上活動。賽時,貴賓、運動員等由平台下進入場館。

第十一屆全運會開幕

2009年10月16日晚晚8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式於在濟南奧體中心進行,本屆全運會開幕式堪稱北京奧運會後的又一次視覺盛宴,史無前例的領導陣容、耀眼的“孔雀服”、高科技的“巨碗”都是本次開幕式的亮點。

賽後用途

在濟南奧體中心設計之初,設計方就結合北京奧運場館的情況,充分考慮到了賽後利用等多種因素。充分考慮賽後運營的靈活性,通過場館建設及賽後運營,使其成為高品位服務大眾的體育文化休閒商業中心,成為濟南市新的形象標誌。在體育賽事及大型活動、體育健身及體育裝備、餐飲購物及商務會展、體育旅遊等方面實現多元經營、多元化發展。

詳細介紹

濟南奧體中心主體育場位於濟南奧體中心西場區,平面近似橢圓形,南北軸長365m,東西軸長約310m,共6層,總建築面積154323萬m2,可容納觀眾6萬人。工程採用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主體為框架-剪力牆結構,看台最高點為35m,頂部罩棚為折板形空間懸挑鋼結構,呈雙側分離式弧線狀,最高點52m,最大懸挑長度53.2m。本工程於2006年6月11日開工,計畫整體竣工2008年10月31日,建成後將作為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主體育場。

工程施工進度

2006年6月10日開始人工挖孔樁施工

2006年12月3日主體結構開始施工

2007年2月8日一層主體封頂

2007年6月27日主體封頂暨鋼結構吊裝開始

2007年10月28日鋼結構吊裝完成

關鍵施工技術

本工程施工技術難點包括:精確的定位測量、模板組立及支撐系統、超長現澆混凝土看台防裂、清水模混凝土構件、複雜造型的空間懸挑鋼罩棚。

施工過程中除認真進行事前原材料複試、過程檢測等常規檢測外,科學嚴謹地開展了結構實體質量檢測,如樁成品檢測利用了現行成樁完整性及承載力檢測的各種方法區別綜合驗證,確保主體安全。

雷達探測

岩基載荷實驗

靜載實驗

樓梯模板支設

梁板鋼筋綁紮

在罩棚鋼結構工程中除常規的驗收檢測外,在山東省第一次引進國內先進的建築工程健康檢測手段,通過對鋼結構實體上安裝感測器接入數據採集及分析評估系統,對罩棚鋼結構進行全壽命期的工作性能跟蹤監控,確保結構安全。

在裝飾施工前,項目部在原設計基礎上組織專業裝飾設計人員對各部位的裝飾施工進行了深化最佳化設計。安裝前嚴格進行管線綜合布置,做到安裝與裝飾的協調對接。如吊頂高度、燈具、風口、噴淋、煙感器等整體排布符合裝飾整體外觀。

工程施工中先後套用建設部推廣的十項新技術中的9項、23子項。開展了科技示範工程活動,特別注重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的套用。在重要項目和技術難題上開展QC攻關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