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下注

濕熱下注

濕熱下注是一個中醫的術語。中醫認為,膀胱系津液之府,濕熱蘊結於下焦,下注膀胱,濕熱阻於腎與膀胱,導致腎與膀胱氣化失常,則水道、小便不利,泄時澀痛,尿赤,尿渾濁,小便頻數,淋瀝不暢(即尿頻、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臨床可以根據辨證用五淋散、萆解分清飲、黃連解毒湯等等加減治療。

基本信息

表現

濕熱下注濕熱下注藥物
濕熱下注,病證名。指濕熱流注於下焦。主要表現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黃膩、脈濡數等。臨床多見於濕熱痢疾、濕熱泄瀉、淋濁、癃閉、陰癢、白帶、下肢關節腫痛、濕腳氣感染等症。治療大法宜清熱利濕。

治療

治宜清熱利濕,方選:木通7克,車前子10克,扁蓄10克,瞿麥10克,滑石20克,梔子10克,大黃6克,甘草5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