濊濊

濊濊,象聲詞,形容物體入水時發出的聲音。在《詩·衛風·碩人》和宋代詩人蘇軾的詩《西湖秋涸戲作放魚》都用到了該象聲詞。其作為形容詞,形容水或雨很多。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讀音和含義之一


huò
〔濊濊〕象聲詞,如“臥聽魚槎聲濊濊”。
讀音huòhuò,象聲詞如“臥聽魚槎聲濊濊”意思是魚網入水的聲音。

讀音和含義之二


huì
〔汪濊〕(水)盛多,如“雲滂洋,雨濊濊。”
古同“穢”。

典故

《詩·衛風·碩人》:“施罛濊濊,鱣鮪發發。” 毛 傳:“濊,施之水中。” 朱熹 集傳:“濊濊,罛入水聲也。” 宋 蘇軾 《西湖秋涸戲作放魚》詩:“但愁數罟損鱗鬣,未信長堤隔濤瀨。濊濊發發須臾間,圉圉洋洋尋丈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