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家公園

很早以前,澳大利亞就以人工建造的公園及其自然風景保護區而聞明於世。1836年塔斯馬尼亞被宣布為自然風景保護區。1866年,在新南威爾斯的傑諾倫溶洞周圍的20,235平方公里的地方也被宣布為風景保護區。早在舉世聞名的美國黃石公園風景保護區宣布建立前的6年,即1879年,世界上第一個由人工建造的國家公園悉尼南部宣布建立了,1954年以後改稱皇家國家公園。1892年又宣布在悉尼北部建立庫令芥蔡斯國家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很早以前,澳大利亞就以人工建造的公園及其自然風景保護區而聞明於世。1836年塔斯馬尼亞被宣布為自然風景保護區。1866年,在新南威爾斯傑諾倫溶洞周圍的20,235平方公里的地方也被宣布為風景保護區。早在舉世聞名的美國黃石公園風景保護區宣布建立前的6年,即1879年,世界上第一個由人工建造的國家公園悉尼南部宣布建立了,1954年以後改稱皇家國家公園。1892年又宣布在悉尼北部建立庫令芥蔡斯國家公園

到1916年,澳大利亞6個州都擁有了自己的國家公園。這些國家公園為人們提供了社會性娛樂和消遣的愜意場所,公園裡還保留著具有文化價值的小面積基地或具有自然概念的一些場所。

當你踏上這個野性的、永恆的國度-澳大利亞時,你將會見證那些只屬於遙遠的、具有異國風情的自然奇觀。

遭遇令人眼花繚亂的野生動物,穿越於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壯麗的自然美景中。

本系列將帶你去澳大利亞的國家公園去領略只屬於這個洲所獨有的自然財富。

澳大利亞的國家公園

公園公園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的大洋洲,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動植物資源,近200年來,大自然不斷受到破壞,為保護自然景觀和自然資源,澳大利亞採取了建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有效方式。到20世紀末,全國有國家公園600多處,自然保護區1000多處,此外,還有自然遺蹟保護地、古蹟保護地、天然動物園等277處,受到保護的土地總面積達1673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3%。

皇家國家公園

皇家國家公園是澳大利亞第一家公園,是聯邦政府於1879年決定建立並命名的。該公園位於悉尼市附近,是世界上第二個最早的國家公園,比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晚成立6年。

公園內森林植被保護完整,在河谷小溪兩側生長著豐繁茂密的天然溝谷林,在陰坡生長著常綠闊葉林。高處,陽坡生長著稀疏的桉樹林。山頂台地,乾旱多風,到處是旱生植物──草樹。在園內到處百鳥齊鳴,最多的是鸚鵡、白鴿和小海鷗,在林間草地上,時而可見袋鼠穿越、跳躍。當遊人野餐時,那些與人為友的飛鳥走獸從四面八方、成群結隊地來到遊人的腳下,肩上,餐桌旁,等待人們的賞賜。

公園內設有歷史陳列館,館內展示著公園的全部歷史,建國發展過程,陳列著各種動物、植物、礦物、工具的實物標本,牆上掛著各種圖片,桌上擺著有關的文獻資料,人們從這裡可以了解到100多年前皇家公園的梗概。

公園經過幾十年的自然保護和封山育林,成效顯著,絕大部分地區重新恢復了天然次生林植被。現在森林茂密,河水清澈,鳥語花香,景色宜人,已成為既是自然保護成果的典型,又是人們的遊覽勝地。這裡每年接待參觀遊覽者達300多萬人次,已經超過悉尼市的人口總和。

卡卡杜國家公園

kakadu national park 卡卡杜國家公園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家公園,面積131.6萬公頃,位於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達爾文市以東220公里處。這裡曾是土著自治區。1979年被闢為國家公園。

這裡以鬱鬱蒼蒼的原始森林,各種珍奇的野生動物,以及保存有2萬年前的山崖洞穴的原始壁畫而聞名於世,是一處為現代人保存的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和旅遊勝地,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

公園內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較完整的自然生態原始環境。有澳大利亞特有的大葉櫻、檸檬桉、南洋杉等樹木,還有大片的棕櫚林、松樹林、蝴蝶花樹等等。

澳大利亞1/3的鳥類在此聚居繁息,品種在280種以上,其中各種水鳥和蒼鷹為其代表性鳥類。禽鳴鳥啼於一片鼓譟熙攘聲中,更顯出蓬勃生機。每當傍晚飛鳥歸巢時,叢林中和水塘邊,一些為澳洲特產的野狗、野牛、鱷魚等便出來覓食,出現一幅幅弱肉強食的自然進化圖。

保存完好的岩石壁畫是2萬年前土著的先祖們憑藉火把在深邃的洞穴內用蘸著獵物的鮮血或和著不同顏色的礦物質刻畫塗抹而成的,壁畫的數量達5000幅。這些壁畫的特徵就是以細線條勾畫出人和動物的骨骼。壁畫內容反映出當地加古族人先民生活、生產方式以及某些野獸、飛禽的圖像,其中一部分內容與原始圖騰信仰、宗教禮儀有關。也有一些為現代人所不了解的抽象圖案,如:人體壁畫很奇特、頭常呈倒三角形,耳朵呈方形、身軀及四肢特別細長,並常可見到多頭臂的人體圖形。畫中人多處於一種舞蹈姿態或曲身、跳躍、勁舞的姿勢,從畫中可看出先民們是一個熱情奔放、能歌善舞而又極富幻想的民族。壁畫較完整地反映了土著文化各個時期的發展歷程,為澳大利亞的考古學、藝術史學以及人類史學提供了珍貴的研究資料。

該公園按地形分為5個區:海潮區:植被主要由叢林及海蓬子科植物組成,其中包括海岸沙灘上的半落葉潮濕熱帶林。這裡是瀕臨絕跡的潮淹區鱷魚出沒之地;水澇平原區:多為低洼地,雨季洪水泛濫形成沼澤帶,形成棲鳥類的理想去處;低地區:多為起伏平原,間有小山和石峰。這裡植物形態不同,有多為藍桉的稀疏樹林,也有草原、牧場和灌木叢。在與水澇平原交界處分布著沿海熱帶森林,林內有多種動物;陡坡和沉積岩孤峰區:這裡雨季時形成蔚為壯觀的瀑布,也有多種動物棲息;高原區:由古老的沉積岩組成,高度在250至300米之間,個別突兀的石峰,高達520米。主要植物為灌木。偶爾可見茂密的森林,多為野生巴旦杏。本區內生活著多種稀有的或當地特有的鳥類。

烏盧魯國家公園

烏盧魯國家公園位於澳大利亞中部,東距艾利斯泉城300餘公里,1958年闢為國家公園,占地1760平方公里。

烏盧魯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沙地平原,在平原上聳立著兩個山──艾爾斯山奧爾加山。艾爾斯山是一塊巨大的紅色沙岩石,周圍9.4公里,高出地面34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獨體岩塊。這巨石顏色隨日光照射程度差異而千變萬化,令人嘆為觀止。

公園內有一些珍貴或瀕危動植物。植被主要是半沙漠植物,有小尤加利樹、鬣刺屬植物、金合歡屬植物、沙櫟、硬木樹、傘層花桉等。動物則包括大袋鼠、澳洲野犬、袋狸、鴯鶓、蛇、蜥蜴等。大約有80個土著居民住在國家公園內,他們以原始的狩獵方式,有節制地獵殺野獸和採集野果為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