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城頭山遺址

澧縣城頭山遺址

澧縣城頭山位於澧縣車溪鄉南嶽村城頭山而得名,城址始建於年代屬於屈家嶺文化早期至大溪文化晚期,距今5000年前,是目前我國發現的一座最早的古城遺址。

基本信息

簡介

澧縣城頭山位於澧縣車溪鄉南嶽村城頭山而得名,城址始建於年代屬於屈家嶺文化早期至大溪文化晚期,距今5000年前,是目前我國發現的一座最早的古城遺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1996年12月至1997年在澧縣車溪鄉城頭山發掘出一座古城址,清理出一批骨耜、骨鑽、骨鑿、木刀以及陶器、玉器等遺物。通過對西南城牆的解剖,確認古城曾四次修築,其中第一期城牆建於大溪文化時期,距今6000餘年,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古城址之一。在東城牆下發掘時,還揭露出一片100多平方米、距今6500年前的湯家崗文化水稻田,田埂、水溝清晰可辨,還發現有大量炭化稻穀、稻葉、稻莖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田,對研究水稻栽培史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

“國內最早的城”

2011年9月20日,城頭山遺址開發與保護研討會在湖南澧縣召開,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聚焦“中國國內最早的城”,為城頭山遺址開發與保護出謀劃策。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城頭山是先祖留下的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加強城頭山遺址的保護、利用與開發,有利於文物保護。遺址的直觀性和真實性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有利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民眾愛國熱情。遺址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特別是長江流域文明的起源提供良好的實物佐證,又能展示民族文化的創造性,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發展。

同時,遺址作為一處不可複製的寶貴旅遊資源,且位於張家界武陵源與長江三峽兩大景區連線的中間,東接岳陽樓,西連張家界,南托“長株潭”,北抵長江三峽,相關保護利用工程完成後,可與上述景區形成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優勢互補的黃金旅遊線路;

根據《城頭山遺址總體保護規劃》,城頭山遺址將分為“開啟古文化之旅”、“歷經考古之路”、“觀讀遺址之實”三個部分進行開發建設,其中“觀讀遺址之實”將建設“稻作主題”、“築城主題”、“制陶主題”、“居住主題”四個部分。而根據規劃,1200米的護城河將得到疏浚恢復。目前,護城河僅遺存有350米。

城頭山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車溪鄉城頭山村,距縣城10公里,總面積18.7公頃,是我國迄今所發現的年代最早(6000年前)、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址;遺址區內發現了世界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遺址和中國最早的大型祭壇。該遺址被列入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二十世紀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