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浦鎮

澧浦鎮位於金華市區以東,全鎮總面積98.5平方公里,轄63個行政村,91個自然村。澧浦屬低山丘陵和沖積平原。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澧浦鎮位於金華市區以東。東北與義烏市武義縣交界,西接江東鎮多湖街道,南毗嶺下鎮,西北瀕義烏江隔江與塘雅鎮東孝街道相望。鎮政府駐地澧浦村,距市區中心15公里(距金東區政府10公里),根據“金華金東區人民政府”網站資料,全鎮總面積98.5平方公里,有農戶13770戶,人口34160人,轄63個行政村,91個自然村,人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46.8人。

建置沿革

澧浦系古老集鎮,1992年前曾是澧浦區公所駐地。早在南宋時,村祖李鋪隨宋室南渡,遷於此定居。村名襲用人名,叫李鋪村。爾後方姓、蔣姓、杜姓、汪姓等相繼入遷於此,村落逐漸擴大,人口隨之增多,子孫繁衍,人丁興旺,店鋪商賈也逐漸興旺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村集市,南北走向的老街更富有氣派,至清朝中期成為義烏江江南的主要集市,到清康熙年間稱李鋪市、光緒年間更名為澧浦市,因李鋪和“澧浦”諧音,民間稱“澧浦街”由此得名一直沿用至今未變。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將澧浦區的澧浦鄉、靈岳鄉、長庚鄉、石橋鄉、江東鄉、嶺下鄉、東湖鄉等合併為“澧浦鎮(由澧浦、靈岳、長庚和東湖鄉組成)”、“嶺下鎮(由嶺下、石橋鄉組成)”、江東鎮。

行政區劃

根據“生態澧浦”網站資料,澧浦鎮下轄63個行政村:
澧浦村、瑣園村、前余村、宋宅村、湖北村、江灘村、洪村、晚田畈村、郡塘下村、下西王村、蒲塘村、方山村、派塘村、朱里塢村、山南村、王宅前村、浣紗塘村、上埠頭村、下埠頭村、鄭店村、三角塘村、湖灣村、野毛園村、朱墈頭村、山口村、任宅前村、里鄭村、長大村、小雅畈村、橫路塘村、東張村、後余村、下宅村、下湖橋村、上湖村、王柴頭村、趙村、下金潭村、新埠頭村、里蔣村、上宅村、南王埠村、下徐村、擇樹塘村、灣塘村、上屋村、下屋村、長庚村、毛里村 、鐵店村、上金村、東上邵村、口溪坑村、宅山村、砍塔村、烏珠嶺腳村、南宅村、南宅村、汪碗村、泉塘村、西王村、楊宅村、金塢村、平陽村。

自然地理

澧浦屬低山丘陵和沖積平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為東山所綿亘,與義烏市界上的涼帽尖海撥725米為境內最高點;中部的低岡丘陵;西北部沿義烏江為沖積平原。境內最低海撥為42米。主要溪流:東溪、西溪、山河溪及八仙溪支流分別注入義烏江和武義江。建有東溪水庫、寺口壠水庫和山河溪等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三型水庫53座,總蓄水876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883公頃,並建有小型水電站。

區位交通

境內有“金華至佛堂”、孝順至澧浦延伸至嶺下、江東、澧浦至含香、曹宅,澧浦至新亭到武義、永康等縣級公路,有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縱貫鎮域西端,金華、義烏、東陽(簡稱金義南線)快速通道和330國道、金麗溫高速公路接入口行成縱橫交通網路。交通便捷的優勢,離城市近的便利條件以及金東區衛星鎮和金東區後花園的功能定位,給澧浦的發展拓展空間、增添新的機遇。

經濟發展

澧浦鎮黨委、政府團結一致,克服困難,按照金東區委、區府提出的“明確新目標、盡展新作為、實現新發展”的總體目標,認真抓幹部管理,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統籌城鄉一體化為契機,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四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髮展主鏇律, 以統籌區域經濟、強化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最佳化投資環境、想方設法謀發展,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3162億元,同比增10.81%(工業4.5162億元,農業1.8億元),財政收入73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80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50元,計畫生育率99.23%,促使社會事業健康穩步發展。

農業

澧浦農業經濟早先主要靠糧食是金華縣產糧區之一,農業以糧食為主,農林牧、副漁綜合經營,糧棉油茶、水果、蔬菜種植、山塘水庫主要養殖魚、蓮藕、牛蛙、珍珠等,曾湧現出“一村一品”或“數村一品”規模,各種專業生產戶成倍增長,山坡空閒地被利用種植果樹、花木、養盆景,為此而成為“中國花木之鄉”、“苗木之鄉”、“珍珠之鄉”之美稱。
澧浦是中國著名的花木之鄉。澧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3℃,最冷在一月份平均氣溫5℃,最熱在八月份平均氣溫29.4℃。全年日照2060小時左右,無霜期約240天,年平均降水1405.2mm。整個地理位置和氣候乾分適合各類苗木生長。
澧浦苗木生產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發展於80年代,興旺於20世紀末。根據“金華金東區人民政府”網站資料,該鎮已初具規模並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小苗木、大市場的格局。到2003年底,全鎮苗木種植面積突破3萬畝(本鎮境內2.4萬畝,跨區域0.6萬畝),主要種植綠化苗木和珍稀樹種。也形成了以工程綠化苗為主、果苗生產為輔的三壠(東溪壠、里壠和外壠)二畈(野毛畈和洪村畈)一中心(即以郡塘下為中心的七個果木專業村)的省級萬畝特色林業示範基地。花木品種從幾十個發展為300多個。
苗木產品發展已成為農村收入的主要來源,苗木產業的興起帶動了土地的合理有效的源轉,給農民季節工增加就業機會,同時也培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生產能手與行銷行家。

工業

澧浦工業經濟在解放前只有傳統的農村的手工業,到20世紀50年代工業生產開始萌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業改革並發展壯大,促進商貿流通,以“又一喜”冷食、“婺州銀杏良種場”、“大坪地養雞場”、“意中園”等為代表的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村龍頭企業帶頭和發揮了輻射作用,金華市忠厚乳業有限公司是繼又一喜、意中園之後的新興農業企業。有各種工業企業158家,實現產值4.5162億元。產值1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有35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3家。“又一喜”冷食系列產品1999年獲第八屆中國專利新技術產品博覽會金獎,2000年通過ISO8002質量體系認證,被金華市評為知名商標,2002年獲浙江省著名商標,評為“金華市農業龍頭企業”,企業逐漸走向規範,產品檔次不斷提高。

人文歷史

澧浦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被稱為“人文薈翠之鄉”。王廷楊清光緒甲午中舉人,清光緒年進士,在日本留學期間結識孫中山後兩人常有鴻鴿傳書共商國事;黃賓虹胞妹黃乃耐為國家教育輸送人才、醫學博士學位鮑鑒清、參加“五四”運動北京學聯首任主席方豪、參加工作武裝起義賈南坡、著名中藥學家朱顏、工學博士方旭東、從事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組織王宗元等寶貴歷史資源,是澧浦發展的動力和見證。
澧浦的古建築大多是明末清初時期,著名的有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鄭店花廳、澧浦積槐堂、蒲塘三省堂和文昌閣、瑣園嚴氏宗祠、鐵門廳等。由於年代已久一些被毀、一些正面臨倒塌、瑣園村古建築群是嚴子陵後裔聚居地,十八座雕樑畫棟雕刻精良、形態生動,經有關專家考究:瑣園村古建築群分布結構同地理相稱呈現星象布局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經典遺產、同時也是金華極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教育發展

澧浦民風淳樸、人傑地靈、人文薈萃,擁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蒲塘、方山、靈山寺、山南、長庚齊雲寺、瑣園、洪村、晚田畈、里鄭等地曾為抗日戰爭時期從城市碾轉遷徒鄉村繼辦學,瑣園是八婺女中集散地,里鄭私立乃耐初級國小是杭州省立幼稚園及為抗戰時期接收外地、杭州城輸送的孤兒接收教學處。蒲塘是省立第七中學(金華一中)集散中心點,一面教師育人、一面堅持抗戰後方教育動員,宣傳鼓舞鬥志工作。方豪澧浦方山村人,自1937年3月到1947年1月擔任省立七中的著名校長,王宗元澧浦蒲塘村人擔任省立七中12年的著名校長,在抗戰期間(蒲塘)就讀的王學珍曾是北京大學的黨委書記,還有其它的博士,博士後和院士在各自的崗位上愛崗敬業奉獻。
澧浦鎮的幼兒教育事業普及且質量較高,根據“金華金東區人民政府”網站資料,全鎮有幼稚園18所,幼兒827人。蒲塘幼稚園1960年11月被評為全國兒童保育工作先進單位和浙江省幼托先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