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上倉品字寨

寨前這一溪流清水是古寨的“財庫”,“財氣”隨流水源源而來,再顧盼而去。 在寨門附近,三古寨都種有被稱為“成樹”(或稱“神樹”)的大榕樹,古寨後面則種有竹子。 在潮汕人眼裡,榕樹是守護整個鄉寨的“風水樹”,也是一種象徵,一種對美好未來和子孫後代的祈福,還有對生活的寄託。

歷史發展

元代中後期,吳氏先祖清江公從江西撫州來此地創鄉,見此地是溪流環繞成一鼎圓形的“鼎地”,即以溪流作為護衛。因“風水學”認為“人身之血以氣而行,山水之氣以水而運”,“平洋地陽盛陰衰,要四面水繞歸流一處,以水為龍脈,以水為護衛”(《地理五訣》),採取“坐空朝滿”的形式,建成一俗稱“玉帶圍腰”的圓寨與之相配。寨內中建有七壁蓮等大型府第,巷道首尾相接成圓形,民居厝屋隨巷而轉,狀如“浮水蓮花”,故吳氏老寨又被稱為“浮水蓮寨”。吳氏古寨在東西各修二橋與外相接,是為出入通途,設有“玄關”,寨門牆角上供著土地神,本地稱“伯公”。小橋附近,有小廟扼守水口,以固古寨的“元氣”。
處於“品”字下端的林氏和曾氏宗族於明弘治四年(1491年)和明弘治元年(1488年)到此地創居,並各自建成了方形寨。這兩處古寨也非常講究地理環境,注重“風水”環境的營造,分別依溪流的走向建成的。“風水學”認為水是財富的象徵,“前逢池沼,富貴之家,左右環抱有情,堆金積玉”(《水龍經》)。寨前這一溪流清水是古寨的“財庫”,“財氣”隨流水源源而來,再顧盼而去。清澈的水面倒映著遠處的山峰和寨門附近的榕樹,娟然如拭;一到夏日,清風徐來,村童和鴨子在溪中嬉戲,極具詩意與美感。

建築風格

上倉“品”字三古寨都是坐北向南的朝向。這既符合以遠峰作為朝向,也是嚴謹地按照築建位置的季風變化規律建造的。俗語有“向西厝,逼過火”、“向北厝食西北風”之說,指的都是向西、向北厝沒能如向南的有夏天涼快、冬天溫暖的效果。在寨門附近,三古寨都種有被稱為“成樹”(或稱“神樹”)的大榕樹,古寨後面則種有竹子。潮汕有一句俗語叫“前榕後竹”,就是說榕樹要種在屋子前面,竹子要種在屋子後面。大榕樹夏天給人們帶來乘涼庭蔭,竹子在後面可擋住寒風以防寒。這裡還有一個吉祥諧音的講究,因大榕樹代表事業有“成”,故多種於寨前,而“竹”因與“得”同音,諧音 “前成後得”。在潮汕人眼裡,榕樹是守護整個鄉寨的“風水樹”,也是一種象徵,一種對美好未來和子孫後代的祈福,還有對生活的寄託。由此可見,上倉“品”字三古寨的設計含有傳統的哲理思想,又受陰陽五行學說與約定俗成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