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砥鎮

潮砥鎮位於貴州省德江縣城東南部,距縣城:30KM,東鄰楓香溪鎮,西抵烏江河流,南接思南縣鸚鵡溪鎮,北與長堡鄉接壤。

基本信息

全鎮總面積58.38平方公里,東西長10.15KM,南北寬12.7KM,周長45.3KM。屬武陵山系,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1℃,年有效積溫4087℃,年降雨量1170MM,年日照時間1109小時,氣候溫和,全年無霜期269天,鎮政府駐地經度108°14′19″,緯度28°6′20″,轄區範圍經度108°13′——108°19′,緯度28°04′——28°11′。貴州第一大河烏江與發源於梵淨山麓的小溪河橫貫東西、南北,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適宜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紅薯、花生、等農作物和油桐、杜仲等經濟作物的生長、生產。

沿革

潮砥鎮原屬潮砥區,1992年10月“建並撤”後,將原潮砥、小溪、楠木三個鄉合併為現在的潮砥鎮。全鎮轄17個村和1個居委會,191個村民組,6083戶,人口2380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87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O.1%。現有耕地面積12895.67畝,其中田10993.3畝,有林地1O.251平方公里,草地15.481平方公里,水域2.583平方公里。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7569.1萬元,鄉鎮企業產值1605萬元,財政收入164萬元。糧食產量10762噸,人均占有糧食452公斤,人均純收入1272元。現有14個村通公路,潮砥至長堡沿江公路正在修建當中,覆蓋我鎮7個村,總里程22KM。村村用上了電,2002年10個村實現了農村低壓線路改造,全鎮電視覆蓋率65%以上。1997年開通了程控電話,現有電話580門以上。2001年8月開通了行動電話,現有行動電話300部以上。

資源

潮砥鎮水資源十分豐富,水上交通較為發達。烏江盛產名貴魚種——鰱魚。小溪河岸建有兩座發電站,年發電量160萬千瓦,投資1.3億元的白水泉電站也正在我鎮實施。沿河兩岸均為優良壩田,有提灌站和水輪泵站7座,灌溉面積1800餘畝,水稻生產年年豐收,素有“魚米之鄉”之美稱。
潮砥鎮人文景觀獨特,可開發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現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為明代文人田秋手跡——“黔中砥柱”摩崖石刻。潮砥八景“青龍嘯月、白虎含煙、金魚射水、玉鯉懸崖、將軍曬肚、老叟觀星、文筆傳聲、峭壁禪房”聲名遠揚。
潮砥集鎮坐落在烏江之濱、小溪河岸,集鎮總面積3.85平方公里,轄1個居民委員會和1個村民委員會,集鎮人口195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77人。轄區內鄉鎮企業4個,行政事業單位35個,現有職工148人(除教育部門)。有主要街道4條,逢農業三、八趕場,平均趕場人數在2000人以上,農忙時節也有1000人左右,街上居民家家戶戶做生意,現有個體工商戶142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