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海西社區

潮海西社區

潮海西社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土地總面積4380.7畝,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100萬元,人均收入4902.9元。海產資源豐富,漁業是主要經濟支柱之一。

村莊由來

一、城陽河套潮海西社區 陳氏祖先遷徙路線
四川成都——山東青州——山東諸城——山東青島
先世以東路功曹自四川成都府東關史家巷宦青州,入籍益都縣,居南門外澇窪莊。元朝中統間為密州學正,因家焉入籍。上明教隅第五甲,葬西南關外郝家崖頭淇水之東。有碑云:元密州學正陳公神道。後墓與碑俱為風沙埋沒。子孫世居北城牧愛坊東巷,祖墓在鐵溝河東黃埠嶺南北,新舊一阡俱載縣誌。
——《青島城陽河套潮海西陳氏家譜》
二、潮海西社區 陳氏族歷史大事記
“壬午之亂”(遷徙導火索)
1642年冬,清兵入關屠洗諸城,史稱“壬午之亂”。清兵的進犯在高密受到當地軍民的頑強阻擊,清兵繼而繞行進犯諸城。為保家園,在諸城官兵已散的情況下,諸城的士紳們不僅出資組織鄉民以自救,在危急關頭更是挺身而出,激戰城頭,以身殉國!12月14日,城牆攻破後,清兵血洗諸城,挨家挨戶搶掠女人和財務,家中有人的就勒索錢財,沒有錢財就搶奪牲口,搶不到財物就殺人放火,直到1643年春方撤兵。
“壬午之亂”,為保家園,陳坦(潮海西陳氏一先祖)的長子陳司鑾守城殉難,陳埴與長子陳司鐸、次孫陳章也在與清兵的激戰中同殉國難!一同殉難的還有陳堉的孫子陳灝。陳埻(陳廉之長子)之孫陳漢的妻子和獨女容姐也被清兵擄走。
“章,司鐸之次子,行二。壬午之亂方成,章見父被執,呼號揮石救之,亦被傷,葬花園北嶺。”
“壬午之亂”五名殉難者的陳氏宗族(粗體為殉難者)——
陳 廉 次子 — 陳 坦 —【陳司鑾
三子 —【 】—【陳司鐸】—【
六子 — 陳 堉 — 陳家鉉 —【
其中,陳灝殉難後,他的三個兒子守祖、守田、守業因兵變遷往今青島落戶,建立潮海西村!!
——以上資料由潮海西社區 陳明一 提供!!
三、潮海西今之概況
明中期,徐氏從趙家嶺遷臨海處立潮海村。1961年4月,潮海村成立了兩個生產大隊;1984年9月,兩個大隊各建立了村民委員會,此位西,故名。

政區人口

潮海西村與潮海東村為一個自然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河套街道辦事處駐地南3.4公里處,南靠膠州灣、東南與青島市區隔海相望,村後是青島出口加工區。2004年8月,潮海西村改為潮海西社區。土地總面積4380.7畝,其中可耕地560畝。有居民634戶,1597人。經濟狀況 招商引資是社區經濟發展的重點。1997年以來,引進青島青汽公司,投資500萬元與村委會合建黃海水產加工冷藏廠一個,占地13畝,工作人員300餘人,年利潤60萬元,年上交國家利稅12萬元;投資600萬元,建黃海水產冷藏廠一個,占地20餘畝,工作人員50餘人,貯存冷藏水產品4000餘噸,年上交國家利稅10萬元,年純利潤40萬元;投資300萬元,建廣麗水暖器材廠,占地1800平方米,工作人員40餘人,上交國家利稅11萬元,年純利潤15萬元。全社區共發展小百貨等服務行業21個,大、中運輸車15部,出租轎車6部,年收入45萬元,上交國家利稅15萬元。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100萬元,人均收入4902.9元。

潮海西社區人文歷史

1.最佳眺望點----前海路(路牌)(圖一)
可能很多人不曾發現,晴天的時候,站在這個牌子附近可以眺望到市南區中山路的百盛大樓、青島電視觀光塔、小青島燈塔,以及一些樓房,非常清晰。望大家看到此文章可以去瞅瞅!!
2.清代膠州灣勘界碑(圖二)
這是很多人未曾發現的,其就位於潮東海灘,前海路旁邊。碑上面大體的內容就是徐氏宗族劃海疆(古代就是宗族意識比較強)。潮海分為潮海東和潮海西,潮海東幾乎全姓徐,潮海西幾乎全姓陳。徐氏族人於明朝的時候先來此地建立潮海,而後劃分海疆,根據碑文上的記載,徐氏海疆的範圍:南至鐵騎山女姑口(現流亭街道西山),西至打碾石(不知道在哪裡,社區老人也無從知曉),北至土塋子(現位於青島出口加工區內,為戰爭年代狼煙點燃地,已經不復存在),東至尚家溝小石灘(尚家溝存在,但是小石灘在哪裡無從知曉)。由此可見當時海疆的範圍之大,也體現了古代摒棄沿海的思想。
3.揚水站 (圖三)
揚水站,分流潮水的地方,也是釣魚食材的產生地,釣魚之前挖魚餌沙蠶(當地方言:海MA DIAN),大多數時間就是在這裡。小時候參加過越野賽的人肯定也知道,當年潮海國小的越野賽就是以揚水站為轉折點往西跑到第幾個閘門。
4.底橋 (圖四)
釣魚者都願意來這個地方,不過現在已經是斷壁殘垣了,也見不到幾個人,這裡漲潮的時候魚最多。
5.膠州灣 (圖五)
這就是最後一站膠州灣了,恰巧今天漲潮,但是風很大,貌似是休漁期,漁船也全都停泊在岸邊,波濤洶湧啊。1997年暑假,恰逢香港回歸,朋友在海邊釣魚的時候拾到一個塑膠漂流瓶,裡面裝著幾枚香港回歸紀念勳章,還有一封中英文對照的信,是東岸某中學的學生扔下的,大體意思是共慶香港回歸。
6.海邊植物 (圖六)
蓬菜包子”都吃過吧,在去的路上我還看到幾位大姐在挖蓬菜!!
7.斷壁殘垣,漁船龍骨殘骸 (圖七)
荒涼之感,廢棄,無助,滄海桑田!!
8.回望將軍花園 (圖八)
感受著滄海桑田,之前漲潮時會被水淹,現在海水已經退出3里地了。
圖一:最佳眺望點----前海路(路牌)
圖二:清代膠州灣勘界碑

圖三:揚水站

圖四:底橋
圖五:膠州灣
圖六:海邊植物

圖七:斷壁殘垣,漁船龍骨殘骸

圖八:回望將軍花園

優勢產業

海產資源豐富,漁業是主要經濟支柱之一。2002年共有100馬力以下的漁機船10隻,100馬力以上的漁機船20隻,平均每隻漁機船年收入5萬元,全村僅漁業一項,每年就上交國家利稅15萬元。發展個體養蝦戶14家,利用灘涂建蝦池1200畝,年收入40多萬元。2004年,全社區漁業產值達到500萬元。

社會事業

1997年以來,投資6萬元建敬老院一處,占地600平方米,共建房10間;投資12萬元建幼稚園一處,占地1800平方米,共建房18間。凡年過65歲的老人,每月發給養老金10元;無子女的老人,年過70周歲的便可享受“五保”,每人每月發放補助費36元,每年供給生活煤2000斤,醫藥費全部報銷,每逢年節,還另外加發生活費20元,並發給副食品。1999年開始硬化路面1000餘平方米,砌排水溝2000餘米,並植樹種花,綠化為四季常青路,解決了防澇排水障礙。全社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017人,參保率達93.6﹪,投保額達369219元;有1583人參加了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投保額40149.5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