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概況

潮汕地處我國東南丘陵的邊緣,地勢自北、西北向南、東南傾斜。地貌類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海岸地貌等,沿海還有126個島嶼。
潮汕地貌:
潮汕地處我國東南丘陵的邊緣,地勢自北、西北向南、東南傾斜。地貌類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海岸地貌等,沿海還有126個島嶼。潮汕的西南、北和東北3面為山地丘陵,中部、東南部以平原為主,平原和丘陵的過渡帶往往是波狀起伏的台地(崗地)。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約占總面積的19%,丘陵占30%,台地占12%,平原占39%。廣義的山地(包括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近一半。把山地丘陵中的盆地、河谷平原和台地一起作為山區計算,則潮汕地區的面積占總面積6成以上。山地成因基本上都屬斷塊山,並多呈北西和北東走向。北西走向的有峨眉嶂一大南山、釋加東等,還有小北山、 桑浦山兩片高丘。北東走向的山地發蓮花山派。而水系如黃岡河、韓江中游、榕江下游一北河、龍江等都是沿北西向流動。
潮汕島嶼:
沿海低潮出露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海島共126個,其中島嶼和明礁91個,乾出礁35個,合計陸地面積239平方公里,平均每個島礁約1.9平方公里。海島中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有5個,即南澳島、達濠島、西澳島、汛洲島海山島。以南澳島最大,面積105.2平方公里。在平原海岸擴展的過程中,由於自然或修築海堤與大陸相連的島嶼已經失去島嶼的特徵。海島集中分布於東北部海域,以南澳群島和柘林灣島群最重要,其次是汕頭灣島群,其餘島嶼都很小。
潮汕平原:
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其中連片分布的3000多平方公里,稱潮汕平原,是廣東第二大平原,劃分為韓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練江平原、黃岡河平原、龍江平原5部分。其中龍江平原與其他平原不相連線。此外,達濠、南澳、惠來獅石湖等地有小片的海積平原。在山區還有河谷平原、盆地。韓江中游有是湖,榕江上游有河婆、五經富等盆地,成為山區人口稠密、農業較發達的地區。
潮汕海岸:
(1)山丘溺谷海岸,分布於南澳島、柘林灣、海門、前詹等岸段,以岸陡、水深、岸線曲折、多港灣為特徵。海崖受海浪沖蝕後退,留下形態各異的怪石突起于海面,規模宏大、保存完好,構成海岸風景資源的一部分。
(2)河口堆積平原海岸,分布於黃岡河口、韓江三角洲和牛田洋沿岸,由於泥沙沉積,岸線不斷向海推移,海灘平坦,水下淺灘發育,資源豐富。潮汕13.43萬畝待開發,主要集中在這一海岸,圍海造地和發展水產養殖的潛力很大。
(3)沙堤—瀉湖海岸,分布於大埕灣、塘邊灣、海門灣靖海灣和神泉港等海岸,有長條的沙壩 。
潮汕台地:
多分布於平砂或丘陵的外圍,高出平原幾米至十幾米,甚至幾十米。地表較平緩,微受溝谷的侵蝕,或呈波狀起伏的崗丘,段頂部齊平。台地成因上包括山前洪積一衝積扇、河流階地和濱海階地。揭東龍尾—揭西東園,普寧洪揚一大壩及惠來沿海等地都有較大面積分布。惠來沿第的台地上可見到不少古海蝕崖、海蝕柱的遺蹟。在水利條件較好的地方,台地多被開發成梯田;而多數作為旱地或果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