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開元寺志

《潮州開元寺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志書,填補了潮州佛教志的空白,所以也稱《潮州市佛教志》,它補充了地方志書某些方面不足。 自1933年以來開元寺便有嶺東佛學院之設,講師來自廈門閩南佛學院,院內也有博學多才的僧人,都有修開元寺志的構想,奈何資料奇缺,無從編纂。 慧原法師深通佛經,能講學,亦精於詩、詞、歌、賦,在他編的《潮州開元寺志》每章的開頭都有一首《西江月》詞作為文章起首,文雅易懂,一目了然。

《潮州開元寺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志書,填補了潮州佛教志的空白,所以也稱《潮州市佛教志》,它補充了地方志書某些方面不足。裡面的記載時間、地點都非常清楚。 該志書內容豐富、翔實,涉獵年代久遠,上自唐開元二十年(738),截止1987年7月。全書共分十章,每章分若干節。在概述中點明了佛教起源及傳入中國的確切時間,也談及由中國傳往日本、朝鮮、越南、新加坡等國,於是有佛教第二故鄉之稱。開元寺前身是荔峰寺,證明唐之前潮州已有佛教。 第一章記載潮州市庵寺概況,有182處故址寺院,難得的是包括了11處道教遺址(目前潮州已無道教),而且制出地圖用座標標明方位編號。還有開元寺歷史沿革,各項建置,歷代修建記述。第二章憲令記載了歷代朝廷,各級行政機構所發有關釋、道檔案、公函。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六月朝廷敕天下州郡建開元寺文獻,下至1986年12月中央國務院批准潮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附各級佛教協會檔案。大事如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敕清理釋,道二教,小事關於收徒受戒問題的管理規定,可以說是事無巨細,有章可循,有檔案為憑。在記事中可以領略到佛教徒愛國愛鄉,熱心社會公益、福利事業,關心貧病交加民眾的慈悲情懷。以後章節依次為譯著,規制、文物、文苑、人物、梵唄(佛樂)、雜錄等,洋洋灑灑160萬字篇幅,參考書籍200多種,照片500多幀,製作各種圖表30多份。該志書內容豐富,文物記載涉及書畫、金石、木雕、瓷器、佛像、經書、法器,從志書中注釋可見編者的知識非常淵博。 《潮州開元寺志》為原開元寺住持釋慧原法師所編。慧原法師歷任開元寺監寺,佛學院講師等職。修《開元寺志》是慧原法師的一大心愿,也付出了他的畢生心血,他在自序中說:“惟開元創寺歷千餘載,未見寺志……事關一方珍貴歷史文獻,豈可缺略?考古稽今寧無遺憾?”曾嘆:“本省偏小之梅州陰那山靈光寺,清代亦嘗編志,豈嶺東千餘年首剎,竟無志乎?” 自1933年以來開元寺便有嶺東佛學院之設,講師來自廈門閩南佛學院,院內也有博學多才的僧人,都有修開元寺志的構想,奈何資料奇缺,無從編纂。慧原法師一直注意收集有關佛教方面資料、相關掌故。解放初嘗試自己編述,歷盡艱難,三作三輟,粗具眉目,終未如願。1954年在政府號召自食其力時,擔任開元寺醬油工場出納工作之餘乃矢志編修《潮州開元寺志》,然後請人抄寫。這時仍自覺體例不全,最重要的佛門梵唄(佛樂)竟然空白,由是揚長避短,於1965年勉強編成四冊,十八萬字,圖片數十幀,方欲付印,沒想到隔年文革之禍,毀佛破四舊,僧眾星散,一切蕩然無存。1979年慧原法師供職於潮州市博物館,當時博物館設在開元寺內,在一次清理廢舊物品的時候,才發現了這部費盡他心血的書稿正在廢紙堆中,已是霉跡、蟲跡斑斑,一時百感交集。也幸得有這部劫餘手稿,全面修復開元寺時才能按圖迅速恢復古寺舊貌,使千年古剎重煥光彩。慧原法師深通佛經,能講學,亦精於詩、詞、歌、賦,在他編的《潮州開元寺志》每章的開頭都有一首《西江月》詞作為文章起首,文雅易懂,一目了然。該志書直到1985年秋中央有纂修地方方誌的通知才重新整理,這時的慧原法師已年屆古稀,自覺心力不足,加上開放後百廢待興,寺務繁忙(從1980年起任開元寺住持),只好請張新和張世楷二君共同抄校,在十八萬字的基礎上整理完善,最終成書是160萬字的篇幅。 《潮州開元寺志》是一部好志書,國際知名漢學家饒宗頤教授在序言中盛讚:“不特桑門自此有翔實的記載,足以信今而傳後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