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群

潘立群

潘立群2006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年度國際中學生創新成果展創新與成績中,以發明的可解決交通中色覺障礙的交通信號燈,獲得“最佳國際項目獎”,從此他獲得了“創新少年”的美譽。然而同年高考成績發榜後,潘立群卻僅取得了總分379分的成績,只獲得了填報專科院校的資格。在其他十餘家知名院校對他關閉本科大門的時候,山東大學在最後關頭破格錄取了潘立群。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圖)潘立群創新與成績

2006年4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2006年度國際中學生創新成果展上,穿深色西服、儀表堂堂的高三學生潘立群,在國際展會上用英文示意板向外國客人介紹自己的發明成果。山東師範大學附中學生潘立群發明的“可解決色覺障礙的交通信號燈”獲得工程學的一等獎——最佳國際項目獎。這是中國選手首次獲得此項賽事最高獎。

專家說潘立群的“可解決色覺障礙的交通信號燈”,可以使數以萬計的色障者通過燈的閃爍和圖形識別看到紅綠燈,既符合各國信號燈的使用慣例和有關標準,又不需要增加成本,是設計思路上的創新,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由於在高三痴迷於發明,加上參加國內外比賽耽誤了大量時間,潘立群的高考成績不盡如人意:379分。潘立群的指導教師介紹,如果是高一、高二時在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一般都能保送讀大學。潘立群的這項發明是在2005年10月申請的專利,在山東省獲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是2006年,隨後參加了國際比賽,錯過了保送時間。

社會反思

(圖)潘立群現象潘立群現象

潘立群之痛是沒有能考上大學的痛,然而,這件事情的出現,卻是教育之痛、體制之痛。說教育之痛,是潘立群被僵化的規則擋在大學校門之外、沒有一所學校慧眼識珠馬上破格錄取他,是潘立群在發明創造中所取得的成績沒有體現在學習評價體系之中、沒有體現在平時成績和高考的分數之中。說體制之痛,是這樣的人才得不到教育體制、科技體制的支持,而不得不“回頭”走高考的“獨木橋”。

從十六屆五中全會,到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再到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作為我們國家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很多條件,比如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要加快教育體制改革,要改革資金投入機制,要改革人才評價體系,要制定有利於創新的政策措施等等。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新型的人才,沒有能夠不斷創新思想、創新手段,不斷追求創新、熱愛創新的人才,就不會有創新型國家。曾經有專家指出,挑戰“創新型國家”的一大問題,就是能夠不斷出創新成果的高層次人才嚴重不足。中國人才總體規模已近6000萬,但能躋身國際前沿、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科學家鳳毛麟角。在158個國際一級科學組織及其包含的1566個主要二級組織中,中國參與領導層的科學家僅占總數的2.26%,其中在一級科學組織擔任主席的僅1名,在二級組織擔任主席的僅占1%。

愛迪生沒有上過大學,但一生髮明超過2000多種,成為傑出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故事來鼓勵潘立群以及和他有同樣經歷的年輕人。但有關部門和地方也應該能夠清醒地意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是光靠號召就可以了,而是要馬上行動起來,不僅要保護培養好潘立群這樣的創新型人才,當潘立群之痛的問題出現後,還要能舉一反三,通過改革,從體制、制度上加以保障。畢竟,時間不等人。

近年被大學破格錄取的牛人

他們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被大學破格錄取,你要是也有他們的特長能力,也有可能會被大學破格錄取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