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橋鎮

潘橋鎮

潘橋鎮位於溫州市西南部,距市區中心13公里。潘橋鎮總57.44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總人口4.03萬萬人。潘橋鎮有耕地面積2.4萬畝,(其中水田1.8萬畝),林地5.4萬畝。潘橋鎮交通便捷,水陸兼利,村村通公路。甌海大道、高桐、安桐三條主線公路橫穿全鎮與瑞安市相貫通。電力、通訊設施齊全,是一個農業、工業、商貿綜合發展的重鎮。

基本信息

概述

潘橋鎮潘橋鎮
潘橋鎮地處溫州市甌海區中部,下轄24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人口4.0386萬人,總面積57.4平方公里,是一個集工農生產、商貿、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城鎮。潘橋交通便利高桐路安桐路甌海大道等公路穿境而過,距市區僅8.7公里。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潘橋鎮的社會、經濟、文化得到全面發展。傳統產業不斷加強,新興產業不斷興起。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呈飛躍發展態勢。潘橋草蓆平山青石丁岙楊梅等傳統產業聞名遐邇。
潘橋鎮因駐地潘橋(村)而得名。清光緒《永嘉縣誌》載:村有“仁壽橋”,系宋進士潘文虎所建,故里人稱為潘橋。清為永嘉縣建牙鄉十七都,民國時期屬永嘉縣第四匯昌鎮,後改稱霞碧、河西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稱潘橋、馬橋鄉,屬永嘉三溪區,1981年12月改為甌海縣轄區,復稱潘橋鄉。1987年9月經浙江省民政廳批准,改為建制鎮。1992年4月撤縣擴鎮並鄉時,老竹鄉併入潘橋鎮。

農業發展

民國時期,潘橋鎮糧食畝產量很低。不但產量低而且粒小質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耕作制度改間作為連作。50年代糧食平均畝產400~500斤。60年代中期實行了品種改革,改高稈產品為矮腳品種,推廣矮腳南特新品種,糧食平均畝產達800多斤。60年代後期,全面推廣大種紅花,稻田養萍等增產措施,糧食畝產達900~1000斤。1976年鎮農科員陳其景(流岐人)率先在潘橋鎮引種雜交水稻和秋季制種等試驗示範,取得成功並全面推廣。潘橋鎮推廣的水稻高產模式栽培,配方施肥以及三高一穩等雙雜高產攻關。使糧食產量再度跨上一個新台階。至1992年潘橋鎮糧田平均畝產達到1414斤。
農業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國家商品糧基地潘橋示範園區、潘橋鎮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和800畝標準農田。國家商品糧基地潘橋示範園區、潘橋鎮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和800畝標準農田

經濟發展

潘橋鎮工業企業950家,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企業7家,500萬元以上的10家。潘橋鎮是甌海區畜牧大鎮之一,擁有畜禽專業戶161戶,散養戶3012戶。
潘橋鎮經濟發展迅速,潘橋鎮是甌海區的重點產糧鎮。1999年社會生產總值8.86億元,人均收入5200元。潘橋鎮突出“農”的地位,發揮“景”的優勢,做好“工”的文章,以農穩鎮、以工富鎮、以景活鎮。潘橋將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產業結構合理,社會文明,人民富裕的生態型、旅遊型的新城鎮。

人文風景

岷崗風景區

岷崗風景名勝區位於溫州市甌海區潘橋鎮中南部,屬溫州市級名勝風景區。距溫州市區13公里,景區面積20.22平方公里。由岷前、岷中、岷後、古洞岩四個景區及霞碧殿、玉清觀兩塊飛地景點組成,是以觀光、度假、休閒、旅遊、健身融為一體的市級風景區。岷崗山連綿起伏,懸崖疊嶂,危峰高聳,蔚然壯觀,溪澗縱橫,深潭幽谷,自然古樸。

沿岷崗後村的小溪逆流而上,一直到碧龍潭,有個數十米高的小瀑布。然後沿著右側的山路拾級而上,到平坦處有一分岔口,往左通往水庫,水庫水清,有如碧玉,水庫旁可野炊燒烤。原路返回途中有山澗溪水的游泳池。

北宋時期的石樑石柱橋

這座名為金鎖橋石樑石柱橋,全長10米,寬1.7米,呈現西北—東南走向。據橋樑石板一側的銘文記載,該橋建於北宋崇寧三年(1104),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金鎖橋橋墩由輝綠岩條石縱橫間砌而成,四條大小一致的石板組成橋樑,橫架在兩組橋柱上,呈現出一定的弧度。每組橋柱由三根粗石柱和一根粗石樑組合而成。此橋橫跨於陳莊河之上,南北兩岸皆有石砌埠頭,並植有榕樹榆樹等長綠喬木,保存著濃郁的江南的水鄉風貌。

桐嶺古道

古道位於甌海區潘橋鎮桐嶺村,是當時連線永嘉瑞安的重要交通樞紐。古道全程約兩公里,用比較齊整的石板、石塊鋪就而成,沿途古樹遍布,溪水流淌。沿古道有兩別口水井,分別分布在古道兩頭。第一口水井位於桐嶺至瑞安山嶺的山腳下,坐西朝東,平面呈三分之二圓形。井壁用石塊磊砌。井圈用了3塊弧形花崗岩圍成。另一水井分布在甌海與瑞安的交界處。平面呈長方形,井壁為不規則石塊磊砌,井邊立有兩通石碑,一通石碑寬0.72米,長約1.1米。正面與一側面刻字,正面由於風化嚴重,碑文字跡不清。側面陰刻楷書“系永嘉縣十七都口口”。另一通寬0.4米,長約0.82米。由於風化嚴重,碑文無法辨認。古井的分布也許是古人為方便來往行人飲用。沿古道而行,古道盡頭居然是一座古城牆遺址。該遺址南北朝向。現殘存長約200米,高1.2~2米之間。城牆的西側為小溪。該城牆作為原永嘉與瑞安的分界標誌。

教育事業

潘橋鎮中心幼稚園

潘橋鎮中心幼稚園座落在潘橋中心地段,是一所溫州市示範性幼稚園。占地面積6003平方米,綠化面積950平方米,園舍優美、環境優雅,是“樂園、家園、花園”式的幼稚園

潘橋鎮第一國小

潘橋鎮第一國小位於溫州市甌海區潘橋鎮振華路13號,下轄潘橋、華亭、林橋頭、河西、橫塘、橫嶼頭、丁岙、學士前八個施教區,2004年9月因校網調整學校移至潘橋華亭振華路。學校總投入達1000萬元現有34個班,1598名學生,80名教職工,占地面積達2504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為12241平方米,是潘橋鎮內辦學規模最大的國小。

潘橋中學

潘橋鎮中學創辦於1956年,前身是三溪農中,校址設在潘橋鎮馬橋村天主教堂內。1962年學校遷至婁橋鎮古岸頭村,1965年又遷回潘橋鎮河西村潘橋公社後院,此後正式改名為潘橋中學。學校現有面積12206平方米,班級18個,學生數1114人,教職員工55人。學生在各項競賽中頻頻獲獎,中學生科技活動成為潘橋鎮中學一道頗具特色的亮麗的風景線。

行政區劃

林橋頭村;泉塘村;學士前村;金堡村;河西村;屏山村;桐嶺村;岷崗後村;方岙村;橫塘村;仙門村;橫嶼頭村; 田平村潘橋村;陳莊村;焦下村丁岙村;下岙村;岷崗前村;馬橋村;岷崗中村;陳岙村;華亭村;東邊村。

公交信息

58路
市區線路 科技館5:40-20:15 岷崗風景區5:40-18:45 票價2元
上行:科技館 - 世紀廣場 - 市審批服務中心 - 實驗中學繡山校區 - 橫瀆 - 時代廣場 - 體育中心 - 山後 - 蒲鞋市 - 黨校 - 中山公園 - 大南門 - 溫州大廈 - 妙果寺 - 西站 - 半腰橋 - 廣化橋 - 翠微新村 - 黃龍商貿城 - 雙樂住宅區 - 景山隧道 - 華僑中學 - 浦東 - 浦西 - 基安山 - 高殿 - 浦北 - 仙門 - 潘橋路口 - 橫塘 - 河西 - 潘橋鎮 - 潘一 - 上杭 - 馬橋頭 - 後馬 - 馬橋北路 - 橫山路口 - 花池 - 岷崗風景區(共40站)
下行:岷崗風景區 - 花池 - 橫山路口 - 馬橋北路 - 後馬 - 馬橋頭 - 上杭 - 潘一 - 潘橋鎮 - 河西 - 橫塘 - 潘橋路口 - 仙門 - 浦北 - 高殿 - 基安山 - 浦西 - 浦東 - 華僑中學 - 景山隧道 - 黃龍商貿城 - 翠微新村 - 廣化橋 - 半腰橋 - 西站 - 妙果寺 - 溫州大廈 - 小南門 - 大南門 - 中山公園 - 黨校 -蒲鞋市 - 山後 - 茶院寺 - 體育中心 - 時代廣場 - 橫瀆 - 實驗中學繡山校區 - 市審批服務中心 - 世紀廣場 - 科技館(共41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