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恆

潘旭恆

潘旭恆,男,中國新銳古玩藝術品鑑定專家,研究員。祖籍廣西,生於1983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文物鑑定專業,曾多次參與我國重大考古活動。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近十年的考古及研究經歷,對玉器,瓷器及雜項的鑑定造詣可謂是爐火純青,精通各項文物修復。近年來,曾多次跟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文物公司等單位的多位知名文物鑑定專家到東南各地進行鑒寶活動,與各收藏界人士不斷的交流,了解各地方文物特色,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
畢業初期曾在南昌博物館保管部任職,負責古文物保管、修復工作。涉獵於陶瓷修復,青銅器修復,古籍善本修復,古家具修復與保養。因其豐富的經驗,結合現代科技。所以深受廣大業內藏家的信賴。曾發表的潘旭恆為你解讀宣讀爐一文更是驚震業界。讓《玉堂精玩》銅爐得以正身。

為人準則

不從事“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情鑑定或利益鑑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客觀,公正,嚴肅審慎地發表鑒評意見。用自己的收藏鑑定“實戰”經驗、眼力、知識現代科技和經得起檢驗的道德和誠信行為,服務並取信於服務單位和個人。

解讀宣德爐

1
1
說到宣德爐,眾所周知,真正的宣德爐做工精美,名冠天下,珠光寶氣,款色古樸。他的稀有與珍貴程度堪比元青花、成化雞缸杯!
宣德爐採用暹邏國進貢的風磨銅作為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紅銅和黃金,其顏色呈紫紅色,含金量越高顏色越淡。不生綠銹,風越吹磨,它就越亮。
文獻記載,宣德三年,明宣宗為滿足宮中需求,下旨用那批進貢的風磨銅鑄造成香爐,由當時的宮匠大臣吳邦佐督造(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兩件吳邦佐的作品),當年就用光了那批材料,後封爐不鑄。數量僅有數千個。
後期宣德的銅爐雖然也多由吳邦佐鑄造,但其成色已遠遜與風磨銅的品質。後世亦多仿品,不論銅色以及鑄工跟真正的宣德爐相比也大有出入,趙汝珍大師所著的《古玩指南》中曾有記載:至《玉堂精玩》之主人--嚴東樓,一代奸相嚴嵩之後,凡嚴氏之爐,皆系劫取宣爐之無款者,充為己有,非其所制。
潘旭恆亦查閱大量資料,均說明《玉堂精玩》中的風磨銅爐是宣爐的無款爐。
如何鑑定宣德爐:
一、看成色,古人稱風磨銅為紫金,含黃金成份非常高,因此不會生銅綠。色承紫紅
二、看重量,風磨銅由6-12煉,銅質之精堪比K金,可想而知入手必然很沉
三、看包漿,任何經歷過時間浸洗的器物都會留下歲月的痕跡
四、看工藝,宣德爐由宮匠大師吳邦佐督造,其工藝之精,難以作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