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希蛛

形態描述

編號:
12953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Metathelae

中文亞目:

新蛛亞目

中文科名:

球蛛科

拉丁科名:

Theridiidae

中文屬名:

希蛛屬

拉丁屬名:

Achaearanea

拉丁種名:

mundula

定名人:

(C. L. Koch)

年代:

1872

中文名:

潔淨希蛛

ogenus:

Theridion

國內分布:

海南

國外分布:

印度, 馬來西亞, 新 幾內亞, 澳大利亞, 秘魯, 巴西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蜘蛛目 球蛛科:100-101

雌蛛體長3.40—5.20。一雌蛛體長5.20。 頭胸部長1.
55,寬1.45;腹部長3.80,寬3.10,高3.30。 背甲橙黃色,側緣及亞側緣黑褐色,頸溝淺棕色;頭部中央有一縱向黑褐色細紋。中窩圓形,較淺。前眼列後凹,後眼列稍後凹。前中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0.12:0.03),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0.31:0.08),兩側眼相接。中眼區長小於寬(0.31:0.35),前邊大於後邊(0.35:0.31)。前中眼=前側眼=後側眼>後中眼(0.11:0.11:0.11:0.09)。
額高約為前中眼的2.5倍。 螯肢黃色或橙黃色,前面外側緣具不清晰的灰黑色縱條紋,前齒堤有2齒,後齒堤無齒。顎葉、 下唇胸板均為黃色或土黃色,胸板後半部中央有一黑褐色縱條斑,該條斑在有的個體中從胸板後端伸至胸板前緣。步足黃色或土黃色,各足脛節末端、後跗節末端有不十分明顯的黑褐色環紋,比較而言,以第四步足脛節末端的環紋最明顯。
足式:1,4,2,3。第一步足腿節長2.40,膝、脛節長2.45。 腹部卵圓形,密布棕色細毛。背面土黃色,中部中央的兩側各有一呈波紋狀的白色縱條斑,縱條斑的外側各相間排列3條白色斜條斑,各斜條斑的前、後均為黑棕色。腹部側面的下半部白色條斑消失,僅留其間的黑褐色條斑。腹部腹面土黃色,中央有一較寬的黃褐色縱帶,該縱帶在氣孔前加寬。 紡器黃褐色,基部的後面和外側各有一黃褐色斑點。 外雌器褐色,中下部有一橢圓形陷窩。

地理分布

國外分布: 印度、馬來西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 秘魯、巴西。
國內分布:海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