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海

漲海,中國 南海的古稱。

基本信息

讀音

拼音:zhǎng hǎi
注音: ㄓㄤˇ ㄏㄞˇ

解釋

中國南海的古稱。《瓊州府志》在解釋“漲海”的含義時說:“南溟者天池也,地極燠,故曰炎海;水恆溢,故曰漲海。” 清初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也有類似解釋:“炎海善溢,故曰‘漲海’。”反映我國古人對南海潮汐現象的認識。

相關文獻記載

南海及南海諸島地名很早就出現於古籍。
謝承《後漢書》說“交趾七郡貢獻皆從漲海出入”。
東漢楊孚《異物志》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鐵錮之,至此關,以磁石不得過。”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引三國東吳將領康泰所著《扶南傳》:“漲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盤古,珊瑚生其上也。”
三國吳萬震《南州異物志》稱:“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
“漲海”之稱一直延續到南北朝。
南朝鮑照蕪城賦》:“南馳蒼梧漲海 ,北走紫塞雁門 。”
舊唐書·地理志四》:“ 南海在海豐縣 南五十里,即漲海 ,渺漫無際。”
姚鼐《賞番圖為李西華侍郎題》詩:“漫天漲海游龍魚,西界閩越東尾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