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位類詞相關問題研究

只表示空間語義的方位類相關詞 不只表示空間語義的方位類相關詞 只能後置的合成方位類相關詞

基本信息

作 者: 邱斌 編 王明洪 譯
出 版 社: 學林出版社
ISBN: 9787807307181
出版時間: 2008-12-01
版 次: 1
頁 數: 348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語言文字>漢語

內容簡介

《漢語方位類詞相關問題研究》結合共時的描寫和歷時的演變來探討與方位類詞有關的一些問題。主要議題包括:方位類詞的性質;方位類詞的語義和語法特點;古今漢語方位類詞的異同和演變;方位短語的性質;方位類詞的隱現規律等。《漢語方位類詞相關問題研究》先對方位類詞的研究歷史做了介紹,接著探討了方位類詞的歸類問題,並對現代漢語方位類詞的空間語義及其隱喻進行了說明。然後對《左傳》中14個核心方位類詞的使用情況做了窮盡性描寫,對新舊方位類詞的交替情況做了調查和分析,並對古今方位類詞的語義特點和語法功能進行了比較。最後探討了方位短語的定義和性質,以及方位類詞的隱現規律等問題。《漢語方位類詞相關問題研究》分十章,各部分的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章旨在確定《漢語方位類詞相關問題研究》所要研究的方位類詞的內涵和外延。在介紹了以往學者對古今漢語方位類詞內涵的定義和外延的說明之後,定義了一個新的概念“方位類相關詞”:凡是在漢語語法研究文獻中被認作是“方位詞”或“方所詞、方位名詞、方位標、準方位標、方位辭彙成分、以指事成之處者、表所之方位之字、表有定位有界之所又表有定位有界之空、由形容詞轉來的表地副詞、地位副詞、定位詞”等的詞,我們便將之歸為方位類相關詞。根據這個定義得出古代漢語方位類相關詞61個,現代漢語方位類相關詞273個。 第二章敘述了方位類詞的研究近況並說明了《漢語方位類詞相關問題研究》的研究方法。首先分了兩部分來敘述,一是以古代漢語方位類詞為對象的研究近況,一是以現代漢語方位類詞為對象的研究近況。然後在此基礎上歸納出近期漢語方位類詞研究的特點和不足。特點是成果多、角度廣、重材料、求創新。不足之處主要體現為兩點:一是人們對方位類詞的內涵和外延的認識不是很統一,因而給研究和教學帶來一定的阻礙;二是方位類詞的比較研究需要加強。最後對《漢語方位類詞相關問題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一些有關語料的情況進行了說明。 第三章探討了方位類詞和方位後置詞的歸類問題。在對273個現代漢語方位類相關詞進行考察的基礎上,得出方位類詞的四個主要屬性:方域指示性、一價性、名詞相關性、可後置性。然後通過分別從語義和語法角度對方位類詞進行次類劃分的嘗試之後指出,方位類詞是一個語義類。另外提出方位後置詞是作為語義類的方位類詞和作為語法類的後置詞的交集。最後通過考察得出14個核心方位成分:東、西、南、北、左、右、上、下、前、後、外、里、內、中。 第四章說明了現代漢語方位類詞的空間語義及其隱喻。首先對認知語言學家強調的空間語義的基本性做了介紹。然後著重說明了不同物體之間的方位關係和同一物體的不同部位之間的方位關係,用空間概念來隱喻時間的主要方式,用空間概念來隱喻的社會關係的主要方式,詞義擴展的主要方式等問題。最後在分析了方向、位置、處所和方位類詞語義的關係的基礎上指出:位置是屬於物體的,處所是屬於事件的;方位類詞本身的語義是用於表示方向或區域。 第五章以《左傳》為例對古代漢語方位類詞進行了專題專書的描寫。先按照字形搜尋出《左傳》中所有的“東、西、南、北、左、右、上、下、前、後、外、里、內、中”,並剔除其中用於人名、地名、書名等的不成詞語素以得到合格的語料;然後將方位類詞分單用和合用兩種情況逐個進行描寫,先描寫其語義特點,再描寫其語法特點,並進行出現頻率的統計;最後匯總成表格。 第六章描寫了新舊方位類詞的演變和交替情況。首先對新方位類詞的產生原因和構詞方式做了簡單的說明;然後著重考察了雙音節方位類詞的產生時期:“之一”、“以一”類雙音節方位類詞的結構多數在先秦文獻中已經出現,“以前”“以後”“以內”“以外”“之里”等在兩漢時期已經出現,“以左”“以右”的用法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文獻中;而“一邊”、“一面”、“一頭”類雙音節方位類詞在魏晉南北朝以後的文獻中才開始逐漸出現;另外還以現代漢語為例討論了新方位類詞的用法,舊方位類詞用法的保留,舊有方位類詞的新用法等問題。 第七章對14個核心方位類詞做了古今漢語的對比分析。首先指出這14個核心方位類詞組成的語義場分三類:空間方位語義場、時間方位語義場和順序等級方位語義場。這些不同語義場的形成有些時代較早,有些時代稍晚;有些義項現在還用,有些已經不用了。然後通過語義的古今對比研究揭示了這些方位類詞由成詞語素向不成詞語素演變的過程。最後通過考察這些方位類詞的語法功能,來描述它們在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中所表現出來的差異。 第八章探討了方位類詞和方位短語之間的關係。首先給出方位短語的定義:方位短語是以方位類詞為核心的短語,並且方位短語不能夠是雙核心或多核心結構。然後討論了一些單音節方位成分能否作為方位類詞來構成方位短語的問題。另外還提出:方位後置詞短語的結構規則不能夠遞歸使用;方位短語在句子中一般用於表示範圍、時間、處所、方向等語義;方位短語和名詞短語的語法功能十分相似,它們之間的差別主要體現在語義上。 第九章對方位類詞的隱現情況做了分析和探討。首先對方位類詞的“隱”和“現”做了界定。然後對方位類詞出現時的語義和句法特點進行了描述。接著對語序和方位類詞隱現的關係、介詞的隱現和方位類詞隱現的關係、處所語義和方位類詞隱現的關係、處所論元的話題化和方位類詞隱現的關係做了探討。 第十章是結語,對《漢語方位類詞相關問題研究》的研究內容和主要論點進行了整理,並指出了《漢語方位類詞相關問題研究》研究的一些不足之處。

圖書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方位類詞及相近概念
1.0 引言
1.1 以往文獻對古代漢語方位類詞及相近概念的理解
1.2 以往文獻對現代漢語方位類詞及相近概念的理解
1.3 以往文獻中出現的方位類相關詞
2 方位類詞的研究近況及本書的研究方法
2.0 引言
2.1 以古代漢語方位類詞為主要對象的研究
2.1.1 從語法學角度進行的研究
2.1.2 從語義學角度進行的研究
2.1.3 從詞源學角度進行的研究
2.1.4 從文化學角度進行的研究
2.1.5 一般性的研究
2.1.6 針對個案的研究
2.2 以現代漢語方位類詞為主要對象的研究
2.2.1 一般性的研究
2.2.2 針對個案的研究
2.3 以往漢語方位類詞研究的特點和不足之處
2.3.1 以往漢語方位類詞研究的特點
2.3.2 以往漢語方位類詞研究的不足之處
2.4 本書的研究方法
2.4.1 本書想解決的主要問題
2.4.2 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
3 方位類詞歸類問題探討
3.0 引言
3.1 方位類詞的主要語義和語法屬性
3.1.1 方域指示性
3.1.2 一價性
3.1.3 名詞相關性
3.1.4 可後置性
3.2 從語義上給方位類相關詞分類
3.2.1 沒有價性的方位類相關詞
3.2.2 參照詞只能是謂詞的方位類相關詞
3.2.3 具有二價性的方位類相關詞
3.2.4 和參照點同指的方位類相關詞
3.2.5 表示參照點內部非任意區域的方位類相關詞
3.2.6 表示參照點內部任意區域的方位類相關詞
3.2.7 表示參照點外部區域的方位類相關詞
3.2.8 表示非單一方向的方位類相關詞
3.2.9 不表示參照點內部區域的方位類相關詞
3.2.10 只表示參照點內部區域的方位類相關詞
3.2.11 只表示空間語義的方位類相關詞
3.2.12 不只表示空間語義的方位類相關詞
3.3 從語法上給方位類相關詞分類
3.3.1 不可進入“向XV”格式的單純方位類相關詞
3.3.2 可進入“向XV”格式的單純方位類相關詞
3.3.3 不可後置的合成方位類相關詞:里外里
3.3.4 只能後置的合成方位類相關詞
3.3.5 可受“最”修飾的可後置合成方位類相關詞
3.3.6 不可受“最”修飾的可後置合成方位類相關詞
3.4 本書討論的方位類詞是語義類
3.5 方位類詞的核心和外圍
4 現代漢語方位類詞的空間語義及其隱喻
4.1 空間語義的基本性
4.2 空間認知方式和方位類詞
4.2.1 凸顯維度特徵和方位類詞
4.2.2 空間關係和方位類詞
4.3 空間語義的隱喻
4.3.1 隱喻時間
4.3.2 隱喻社會關係
4.3.3 隱喻其他無形事物或關係
4.4 方位類詞詞義的擴展方式
4.5 空間語義中的方向、位置、處所
4.5.1 什麼是方向
4.5.2 漢語如何表示方向
4.5.3 方位類詞和方向
4.5.4 位置和處所的本質
4.5.5 位置、處所和方位類詞
5 古代漢語方位類詞——以《左傳》為例
5.0 引言
5.1 單用的情況
5.1.1 東
5.1.2 西
5.1.3 南
5.1.4 北
5.1.5 左
5.1.6 右
5.1.7 上
5.1.8 下
5.1.9 前
5.1.10 後(後)
5.1.11 外
5.1.12 里(裹)
5.1.13 內
5.1.14 中
5.2 合用的情況
5.2.1 “東、西、南、北”合用
5.2.2 “左、右”合用
5.2.3 “上、下”合用
5.2.4 “前、後”合用
5.2.5 “內、外”合用
6 新舊方位類詞的演變和交替
7 方位類詞的古今對比——以14個核心方位類詞為例
8 方位短語
9 方位類詞的隱現
10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