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曲

漢宮曲

《漢宮曲》詩中描寫在月兒皎潔的秋夜,洞簫吹著優美的鏇律,在昭陽宮侍奉皇帝的趙飛燕,隨著音樂的起伏跳起了掌上之舞。作者唐代徐凝。生卒年不詳,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約唐憲宗元和年間在世,與韓愈、白居易、元稹等有交往。一度曾客游揚州。歸里後優遊詩酒而終。《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詩歌原文

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
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

詩歌鑑賞

唐詩絕句《漢宮曲》唱道:“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詩中描寫在月兒皎潔的秋夜,洞簫吹著優美的鏇律,在昭陽宮侍奉皇帝的趙飛燕,隨著音樂的起伏跳起了掌上之舞。後代的人們由此詩得知,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個叫趙飛燕的女子,竟然能站在他人的掌上跳舞。真可謂奇蹟中的奇蹟。
趙飛燕是漢朝人,出身音樂之家。與妹妹為一胎雙生,兩人都聰明美麗。妹妹歌聲動人,她則舞蹈出眾。父親死後,經濟來源斷絕,姐妹二人被迫流落長安街頭,靠打草鞋為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漢成帝發現了她,遂先後召她姐妹兩人入宮。不久,原來的皇后被廢,趙飛燕被立,於是成了皇上的掌中明珠,專寵於昭陽宮。
趙飛燕身材窈窕,體態極其輕盈,舉步翩然若飛。也許是因為有著罕見的身材,而且具有苦下功夫得來的超凡“內工”,傳說她竟能站在掌上起舞。太監兩手併攏前伸,掌心朝上,趙飛燕就站在其掌上,在極小的面積上作出各種舞蹈動作,揚袖飄舞,宛若飛燕。漢成帝專為她造了一個水晶盤,叫兩個宮女將盤上托。趙飛燕在盤上起伏進退,下腰輕提,鏇轉飄飛,就象仙女在萬里長空中迎風而舞一樣優美自如。
“一朝天主一朝臣”。漢成帝死後,當帝位傳至漢平帝時,朝中群臣竟痛斥她不為皇室生個後代,把她貶為平民。一個超凡的舞蹈家,最後被迫自殺,悲慘地離開了人間。

主要人物

趙飛燕是我國古代最為傑出的著名舞蹈家,漢成帝劉驁(同傲)最寵幸的皇后,是身材苗條,姿容秀麗的絕色美人。唐代詩人李白在應玄宗之詔創製“清平調三章”歌頌楊貴妃的艷美時,其中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之絕句。可見她的美,在李白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代詩人徐凝作《漢宮曲》讚美趙飛燕。
趙飛燕,漢成帝時宮人。她的父親名叫馮萬金,是一個頗有造詣的音樂家。趙飛燕原名宜主,和她妹妹合德是一對雙胞胎。她姊妹生長在音樂世家,從小受到了音樂薰陶,遺傳的音樂細胞使她們與歌舞結緣。不幸的是,母親早亡,父親也因肺癆故去,姊妹二人流落在長安以打草鞋和唱小曲為生,過著貧苦的生活。
一次,她們在一家茶肆唱曲,被長安的趙臨看中,覺得是一對難得一見的好苗子,奇貨可居,於是將她們收為養女。但不久,以三十兩銀子的身價,將宜主賣入陽阿主,號曰飛燕,這時她已經十四歲了。漸漸地,宜主以其窈窕的身材、秀麗的臉龐、精湛的歌舞名動長安。一日,漢成帝微行,過陽阿主,作樂,見其國色天香,龍心大悅,如獲至寶,召入宮,賜封為婕妤,女弟復召入宮,俱為婕妤,後封昭儀。自此,漢成帝的心思全落到了趙飛燕的身上,稍一煩悶時,就召她歌舞承歡。又因其精擅房事,甚得成帝喜愛,夜夜專寵。據漢書記載,成帝最終死於趙昭儀的肚皮之上,應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之語。
鴻嘉三年(公元前18年),漢成帝劉驁因專寵趙飛燕而廢許皇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立趙飛燕為後,執掌昭陽宮。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死,哀帝劉欣立為皇帝,哀帝的即位是得到趙飛燕支持的,故封趙為太后。哀帝在位六年駕崩,(公元1年)平帝劉衎(音看)即帝位。朝中群臣指責趙飛燕“失婦道,淫亂宮幃,不生育,斷了皇室的後代”等等罪名,故貶皇太后為孝成皇后,遷居北宮,過了一個多月,又廢之為庶人,趙飛燕被迫自殺身亡,一代紅顏就此香消玉殞。

詩歌評價

唐詩絕句《漢宮曲》這樣寫道: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詩中為我們描繪出了一種奇特的情景:皎潔月光陪襯下的秋夜,洞簫發出優美的鏇律,在昭陽宮侍奉皇帝的趙飛燕,隨著音樂的起伏跳起了掌中之舞,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讓人讚嘆不已。優美的舞蹈竟能從人的掌心舒展開來,真可謂奇蹟,而趙飛燕也因此而聞名天下。事過境遷,趙飛燕是否能在人手中翩翩起舞已不得考證,不過的出現卻真正讓人感受到了美妙的掌中舞。

詩歌藝術

唐代詩人徐凝作《漢宮曲》,詩中的飛燕因“身輕如燕,能作掌上舞”而名,贏得了漢成帝的專寵,自也說明了舞的一種魅力。不去評價掌上舞是否真實存在,單是從舞本身而言,就可以揣測那畫面的美感。只惜漢成帝風流無才,並未作詩流傳下飛燕舞時的妖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