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密碼(上下)

漢字與動物第二章 漢字與植物第三章 漢字與民生第八章

內容介紹

據《漢字密碼》(上、下冊)的“代前言”的介紹,作者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是“去年(即2000年)才開始正兒八經對漢字的起源及流變進行研究”的,“這一年多,他放下了手裡的所有工作和經營,一門心思研究古人的造字法,……終於提出了自己大膽的立論……”。通過這火箭速度的“研究”之後,他向漢朝到現代的文字學大師“叫板”、“說不”了!他認為過去的“古漢字研究有問題”,“許多漢字本義的解釋錯了”,“傳統方法顯然已經落後了”,應該“被推翻”;而他這本“新”的“著述”“將會在漢字研究領域產生震動”。為了擴大“震動”效果,他“琢磨”了“兩年多”(請注意:前面提到他的“研究”才“一年多”),然後“建議”在奧林匹克公園“建起一座漢字博物館”。那么,這個“博物館”將展示些什麼內容呢?作者在給北京市市長的信中漏了底兒:“我殫精竭慮……整理出一千多個基礎漢字的形、音、義來源,在漢字發生和流變的學術研究上也有一些理論突破(本人可隨時呈上即將付印的書稿《漢字密碼——中國人的造字故事》),可為‘漢字博物館’的建立提供一個至今無人能夠提供的設計平台”。
面對這前無古人、惟我獨尊的豪言壯語,人們不禁要問:這《漢字密碼》(上、下冊)在漢字研究方面究竟提出了什麼樣的“新立論”、“新突破”呢?
筆者耐著性子,從頭到尾地讀完了這本“奇書”,發現它並未曾完全“推翻”文字學的“舊說”;相反地,書中不僅沿襲了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而且把別人摹寫的一些古文的字例複印過來據為己有。——但是,如果說作者沒有自己的新“創造”,那也有些冤枉。他最突出的“創新”,就是無中生有地用“生殖文化”和“屁文化”(請注意:這是作者的原話,而不是強加於他的話!)去肆無忌憚地曲解不少漢字的字源。
本人不準備過多地引錄這本“奇書”獨有的奇談怪論,以維護報紙的純潔性,只在不得不引錄的時候才舉少數的例子,因為這《漢字密碼》(上、下冊)中確實充斥著大量的不堪入目的描述“性”的文字。
如所周知,漢字中極少數與“性”有關的字源,自古以來早有一些文字學家揭示或論述過,例如“也”字是“女陰也”;“且”(“祖”的本字)源自男性的性器形狀;“匕”、“?”分別是雌、雄動物的符號(像“?”、“牡”等字的偏旁)等。但是僅此而已,漢字在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生殖文化”和“屁文化”;漢字研究也不存在所謂的“受士大夫觀念的影響,恥於談性”的現象。
而《漢字密碼》的作者卻用了占全書分量很大的一部分篇幅,以主觀想像去代替嚴肅的科學的學術研究,斷言不少的漢字都是來源於人類甚至獸類的“性”。
作者所採用的“論述”方式是:先毫無根據地虛構出一些“符號”,然後據此“推論”出一批漢字的“字源”來。例如“倒(△)”是“女性符號”,由這個符號“孳乳”出來的漢字有“帝”、“不”、“丕”、“否”、“黃”、“同”、“才”、“在”等;“△”是“男性符號”,由它“孳乳”出“享”、“亨”、“余”、“敘”、“食”、“令”、“命”等字;“?”和“△”的結合又產生出“合”、“會”、“高”、“京”、“膏”等字。其實,這些漢字的字源,有許多早有公認的定論,卻被作者統統“推翻”了。
除用這個方法之外,作者又牽強附會,把更多的本來與“生殖文化”、“屁文化”無關的漢字也掛上了鉤,這裡只舉數例:
把甲骨文“男”字的下半部、“吉”字的上半部、“父”字的豎筆等不同的形體都說成是“男性生殖器”,甚至把“酉”字倒置過來也算是一例;
把甲骨文“卑”字的上半部、“公”字的下半部、“申”和“文”的整體都說成是“女性生殖器”;
把甲骨文、金文“系”、“玄”、“率”、“胤”、“紹”、“素”、“繁”、“組”、“幼”、“絕”等字的構成部分“∞”都說成是“臍帶”;
把“方”字說成“用生殖器朝向對方”;把“臾”字說成“表示男子的自慰,即雙手將生殖器勃起後的手淫”;把“予”字說成“男女性交以射精為終結,……有給予之義”;“宴”字的本義是“用女人款待來客。……源自上古時期,女俘虜屬大家共有,並用之招待客人的習俗”;“毋”則“表示禁止與母親發生性關係”;而“用”字居然是“大便後用樹枝、草根擦屁股”!……——夠了,夠了!這部“奇書”中齷齪不堪的“奇思妙想”還不止這些,不能再引述了,真是匪夷所思,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虧他想得出來!
從一些字倒可以看出這《漢字密碼》(上、下冊)的作者在“論述”漢字時是隨意性的和自相矛盾的。例如,作者把“同”、“舍”等少數漢字下面的“口”解釋為“女性生殖器”,卻對包含“口”這個偏旁的大量漢字視而不見,避而不談。這談得上起碼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嗎?
據《漢字密碼》的作者說,他建議籌建“漢字博物館”的本意是“……為世界提供一處開放式的漢語教學基地,為子孫後代(每年都有二千多萬孩子入學)做一件實實在在的事”。筆者只擔心:這個構想中的“博物館”的“設計平台”如何選對選準?如何用正確的漢字科學知識去教給下一代,而不是用胡說八道的偽科學去以訛傳訛,誤人子弟?這是必須慎之又慎的事。

作品目錄

上冊
代前言 “古漢字研究有問題”
第一章 漢字與動物
第二章 漢字與植物
第三章 漢字與天地
第四章 漢字與人體
下冊
第五章 漢字與兩性
第六章 漢字與戰爭
第七章 漢字與民生
第八章 漢字與文化
音序索引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